白银平川:产业扶贫拓富路
原标题:平川:产业扶贫拓富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泳 通讯员 张世斌
日前,在神木头移民新村农民合作社分红现场,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排队领取入股分红。
神木头移民新村是平川区易地扶贫搬迁点之一。为了让村民能够尽快脱贫致富,神木头移民新村“三委”班子积极进取,成立神木头农业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纷纷将自己土地入了股,发展藜麦等特色产业3500余亩,走上了一条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苏建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的40亩地入股合作社后,全家还在家门口的藜麦种植基地务工增收。
“把土地入了股,有了稳定的收益。今年一亩地能分红100块钱,40亩地就能分4000多块钱。”苏建鹏笑着说。
王家山镇于大川村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由村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黑毛驴脱贫产业园,养驴产业日渐成为村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让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带来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弟民长年体弱多病,以前家里收入来源仅靠种几亩旱地,生活十分拮据。在镇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引导和鼓励下,王弟民养起了黑毛驴,全家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我把十几头黑毛驴放到产业园里养,到年后三四月就能下崽,一头就能卖七八千元。” 王弟民高兴地说。
近年来,平川区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整区脱贫的根本之策,按照“确定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总体思路,创新多种新型经营模式,建立健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扶持发展“一扶一带”政策,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培育发展5家规模龙头企业,15个贫困村成立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等发展模式,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得到夯实。
同时,平川区探索每村一个主导产业,每村配套多个种植、养殖和劳务收入等增收产业的“1+N”发展新模式,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壮大牛、羊、菜、果、薯、药、小杂粮和黑毛驴“八大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脱贫产业园15个和特色产业园46个,贫困户入园率、产业达标率均达100%。
据统计,平川区去年共发展瓜类、蔬菜、全膜玉米、玉米制种、藜麦等特色种植面积12.8万亩,牛、羊、猪、驴饲养量达124万头(只)。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