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扶贫车间”里话脱贫——纺织品加工 挣钱顾家两不误

18-12-14 10:5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程建

【专题】扶贫小车间

  中国甘肃网12月14日讯(通讯员 王鑫)从16岁开始远赴青海、西藏经商的蒋建民回到了家乡,带领着临潭县城关镇西庄子村的‘阿娘’们做起了女红。不到两个月,以160元/双的价格卖掉了600双毛布底儿(临潭布鞋)和数十套床套、枕套洮绣产品,签下两笔千件以上的大订单。

  37岁的蒋建民的纺织品加工公司是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进货时受到启发,在村两委班子的鼓励下创办起来的。他选择返乡创业,在自家院子里建纺织品工厂,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乡亲在家门口就业,能顾家,能挣钱。

  “以前除了几亩地就没有其他收入了,现在一个月挣上1500元钱,起码够给老汉买药了。”47岁的敏玉兰熟练地踩着缝纫机,身边摞着一米来高的环保袋是他上午一个多小时的劳动成果。2017年,老伴儿患上胃病后,每月700多元的医药费成了家里的固定开支。少了劳动力,多了支出,原本不错的家庭很快返贫。公司开业后,敏玉兰除了上班挣钱,照顾老伴儿和孙子的事也丝毫没有耽搁。

把‘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让愿意做事的贫困户,都有事可做。这是蒋建民的初衷,也是无数个“敏玉兰”所期盼的。闲余劳动力是农村发展的优势,但妇女走不出去是影响家庭收入的原因之一,这样的产业发展模式无疑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传统铜器加工:有双手就能有工资

  从清朝年间,临潭旧城铸造的铜锅、铜火盆、铜火炉、铜罐、铜脸盆、铜瓦、铜香炉等产品,远销甘青、川、藏四省藏族地区。如今,铜器铸造做为临潭传统手工业带动着地方经济,也有不少从业艺人遍布西北各地。贾双龙就是其中之一。

  贾双龙是临潭县城关镇教场村致富带头人。2017年10月以前,在岷县从事铜器铸造业,年收入50万元以上。2017年10月,村两委班子找他商量村集体经济发展及村民就业的事,并一致认为教场村可以依托铜器铸造、帐篷加工、土地流转三大产业解决贫困群众的就业、收入问题。

  “老贾,你的手艺好,但老在外面发展只是你一个人赚钱,不如回来办个厂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村支书张昌奎的一席话提醒了在外漂泊多年的贾双龙。2017年12月23日,双龙民族工艺铜器加工厂成立,同时吸纳1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厂里就业。

  “他们也许听不见,也许腿脚不灵便,也许视力不好,但在这里,他们都和正常人一样,能工作,能挣钱。”贾双龙招来的13名员工里,有六名残疾人,月工资1700元-2500元不等。除去工资和一日三餐,他们还享受着特殊待遇:逢年过节,厂里会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如果打磨出的产品细腻、漂亮,隔三差五还会有奖金。工作轻松快乐。

  2018年6月,校场村99户贫困户将102万元产业发展入户资金入股双龙铜器加工厂,并于11月份完成5.16万元半年分红。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双龙铜器加工厂扶贫车间已带动教场村18名贫困人员就业,企业规模仍在逐渐扩大,产品市场前景良好。所铸铜锅、熏炉、茶壶等器具热销于四川、青海、西藏及州内各县市。

  金银器加工:普通人增收致富的“金银大道”

  虽是寒冬时节,临潭县金银器加工扶贫车间里却一派热闹景象:金属碰撞的悦耳响声和匠人们的笑声相互交织。他们用锤子在车间里边干活、边唠嗑、有说有笑,很是热闹。

  “看似简单,但每一样金银首饰都是纯手工打造的,一半学徒也要七八年才能出师。不过我喜欢这一行,学了两年,已经能打‘一格毛儿银钱’了。”68岁的城内村贫困老人丁吉玉曾经只是“的顺银楼”加工作坊的门房老人。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成为扶贫车间里的高级技师。从年薪3000元到日工资240元,两年多时间,他与老伴儿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姜文德从事金银其加工21年,在临潭、卓尼县城各有一个门店。依靠祖传的精湛手艺,凭借自己的刻苦钻研,“姜家银楼”在临卓两县几乎无人不知。其打造的“一格毛银钱”更是大受卓尼妇女青睐。

  之前的二十年中,他只是个小有名气的匠人,并没有想过自己的银楼能有更大的能量。直到今年,在村、镇两级班子的鼓励下,姜文德建起了扶贫车间,吸纳的10名学徒中有五名贫困人员。来到车间的贫困学徒通过学习,工资也从最初的每月1200元逐渐增加,成为技师,成为所在家庭脱贫的主要力量。

  智慧+巧手:绣娘们的致富路

  “丈夫打工赚来的钱就够我们一家三口生活了,我每个月挣的2000元要存起来。”25岁的丁亥夫赛看起来瘦小,在临潭县一洮绣公司却是带着十几名‘阿娘’学习机绣的培训师。

  由于丈夫患慢性病,干不了重体力活,就在县城跑三轮车,收入不稳定。为了帮丈夫减轻负担,肯吃苦的丁亥夫赛也先后在饭馆、超市打工,因为工作忙,顾不上照顾孩子,就辞职专心学习刺绣。两个月前,被下河滩村主任丁桂英吸收到公司做培训师,既可以赚钱,也可以顾家,还能带动更多像她一样离不开家的妇女。

  “生产工序化整为零,送车间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为贫困群众在家事、农事之余提供了又一就业增收的渠道。”据村主任丁桂英介绍,洮绣公司成立于今年8月,解决了下河滩村26名妇女(22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结合妇女的家庭角色,该扶贫车间确定了适合家庭妇女的运营模式:闲时在车间工作,忙时可将工作带回家,所有刺绣、手工编织产品由公司统一回收、销售。

  如今,绣娘越来越多,机绣、手绣、手工编织同在一间房里,50来平米的小车间已经略显拥挤。丁桂兰鼓励大家多学习、多创新,迎合大众市场。同时,也在寻找优秀的设计师,联系在外经商的临潭人,设法让她们生产的手工鞋垫、床上用品、婚嫁用品及手工艺品走向国内大市场。

  符合临潭实际的现代农业可以助农增收,临潭独有的传统手工业能让闲余劳动力有事可做,契合大众市场的新型手工业也可以让临潭人打破传统壁垒,迎来更多商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今年,临潭有5个扶贫车间。此后,会有更多本土企业,会让更多因贫困而自卑的人重拾自信,让更多因贫困而消沉的家庭重获幸福。

精彩推荐

  • 中国梦 中国梦
  •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 文明 文明
  •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放飞幸福 放飞幸福
  • 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