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深读丨传拓:附着着历史讯息的“拍照艺术”
原标题:传拓:附着着历史讯息的“拍照艺术”
麻晓雷传拓作品
杨波传拓作品
这个被不断“智能化”了的时代,留存感越来越快地被打上“奢侈品”的烙印。
1000多年前,在车马很慢的隋唐,仅凭书画过后那点残余的墨汁,文人们就可以在纸面上把玩出许多鬼使神差的弄墨游戏,并且乐此不疲;再往后,哪怕是在92年前,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照片诞生时,那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永恒瞬间也被小心翼翼地捕捉下来,加以影印成册;而在18年前,当夏普推出全球第一款内置摄像头的拍照手机,“拍摄功能”成为手机标配后,人们开始被流量和碎片所裹挟。
对此,有人开始思考,有人开始反观。其中,带有历史讯息的传拓艺术,终于重新又在人们的记忆中点晕开来。
1被误解的艺术
麻晓雷,是一个在推广传统文化方面非常活跃的人。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擅长绘画、书法、篆刻,嗜好金石传拓。
今年年初,他专程从兰州出发,向“南派颖拓传承人”崔隽川和“洛阳传拓技艺传承人”裴建平老师系统学习体验传拓艺术的精妙。在他的感官世界里,它不同于书法绘画,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他甚至觉得前半生所学都被传拓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关于这一点,拥有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金石篆刻研究院院长、甘肃印社社长等多重身份的童定家和麻晓雷是有相似之处的。他比麻晓雷略长几岁,近40年的艺术修为以及自幼沉静内敛的性格,让他对不能言语却更加接近本真的金石篆刻以及传拓艺术有着天然的契合。
关于传拓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公众始终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一套程序复杂的技术,与艺术无关。对此,麻晓雷一直心有不甘。他认为,甘肃作为一个文化和文物大省,传拓艺术在印刷术发明之前的历史独占性,不能被抹杀和质疑。
为此, 11月10日他在爱乐古玩城为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举办了一场“拓墨寻真——传拓艺术讲座”。这堂课他准备得很扎实。当传拓艺术的代表人物“六舟和尚”、陈介祺、周希丁、姚华等大师的作品被渐次投影在大屏幕上时,在座嘉宾惊叹不已。
清中期,学识渊博的“九能儒僧”——六舟和尚,他在技术上 “以灯取形”开创了全形拓,参照明代“锦灰堆”发明了叠拓,同时,又创造性地将传拓与书法、绘画巧妙结合,使传拓从一种技术上升为可以表达情感的艺术,是传拓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道光年间的进士陈介祺,好收藏古物又长于墨拓,是当时的金石学大师。他依托宏富的青铜器收藏,对传拓和“全形拓”予以了专业水准的推广与细密分类观照,使传拓在六舟还带有游戏意味的艺术形式得到质的飞跃。
再到周希丁——被称为20世纪全形拓的第一大家,其丰富的收藏鉴定经历,成就了他在全形拓方面的新突破。其一,变陈介祺的“分纸拓”为“整纸拓”,其二为拓片墨色浓淡相间,匀净苍润。整纸拓难度高于分纸拓,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全形拓。
姚华家境贫寒,民国建立后,任政府参议院议员,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京华美专校长等职。后因厌恶官场风气而隐居莲花寺中,以书画和颖拓为生。他的颖拓艺术不追求极度复原原物,而是追求意境与神似,这无疑是文人画精神的最佳体现。
2走进传拓
去年在嘉德拍卖会上,六舟和尚创作的全形拓作品——铜质“汉竟宁雁足灯”,最终以人民币120万元的价格落槌成交。
一夜之间,这项始于隋唐,兴于宋代、盛于清代的传统技艺再次被瞩目。人们重又去严肃地审视“传拓”。什么是传拓?所谓传拓,就是纸和墨(色)以拓包从铸、刻器物上捶印其文字或图案的技术。
“这个过程中,它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传递器物信息,它的原则是在此前提下做到相对的视觉上的协调和美观,有时候不够完美是拓片的本来特质。”这既是麻晓雷对于这段深度体验过后的感触,也是他今后要坚守的方向。
有学者认为,“传拓”一词最早在《隋书·经籍志》中就已出现,但真正的拓本实物则是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温泉铭》,原藏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现藏于巴黎图书馆。
传拓,它自身的特点,注定了它不是一门可以独立存在的艺术。它印照着每个和它结伴同行的时代里那些值得留存的文化艺术现象。
从史料记载来看,自东汉始,书法渐成为一门艺术,而此后这门艺术的兴起,给了传拓技术以契机。宋太宗时,《淳化阁帖》的问世,带动了官私刻帖的兴盛,文人收藏、记录、研究古物的风气大涨,使得金石学作为一门学问兴起,其所依托的载体——拓片一时炙手可热。
金石学大盛则是在清代,从乾嘉到同光年间,黄易、阮元、吴大澂等先后亲躬访碑拓碑,并为世人留下理论著作,推动传拓技艺及拓片收藏到达鼎盛。此后,至民国时期,胡适、郭沫若、齐白石、鲁迅先生等文人均热衷收藏拓片,但传拓已然式微。
“当代,对金石学的研究已寥寥无几,对拓片的收藏也属小众流行,但传拓技艺的痕迹依然可寻,特别是在石刻遗存丰富的地区,给当时的传拓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先决条件。比如江浙、山东、河南,以及西安、岐山这一带都有大量的器物出土。”说到此,麻晓雷不无遗憾。
3重拾记忆
由地域所限带来的自然缺憾,还不是童定家、麻晓雷等人最为苦恼的。真正的困惑在于:传拓艺术自古至今多盛行于京津、江浙和鲁豫,在甘肃尚无所好者,亦无人能真正意义上掌握其技术。
在传拓这条路上钻研得深入,一种想要在本土践行的冲动和热情被激发了。他们二人一起相约去游学开眼界,一起研习切磋传拓的技法。
被清理掉的兰大二院院内致公堂清代的瓦片及大约出自明代的兰州隍庙内的瓦片,麻晓雷都对其做了传拓艺术的尝试。
其间,在省内金石篆刻、书画方面等小有成就的杨波也对传拓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个80后创业者,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书画篆刻上。
在不知不觉中,童定家、麻晓雷、杨波已累积下百余幅作品。再加上省市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圈中好友的鼓励,他们三人决定着手准备一场传拓题跋艺术展,既是对自己所学的一次检阅,亦是抛砖引玉。
“展出将于11月23日在甘肃艺术馆开幕。可能这算得上是甘肃的首次,这次的作品从传拓技术上来说,涉及到平面拓、立体拓、颖拓、叠拓等;从传拓对象上来说,涉及到青铜器、古砖瓦、古钱币、紫砂壶、太湖石、鱼拓、树叶拓,以及各类文房清供等;从作品特点上来说,作品在兼顾传拓技艺的前提下,更多地展现出传拓作为艺术层面的特征,通过题跋、补绘的方式,结合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艺术形式,使传拓艺术的内涵得以充实,外延得以扩展,让大家对传拓艺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童定家介绍说。
由于工业文明的渗透,手工技术渐被忽视甚而湮没。但在某种意义而言,手工技艺又似乎始终在和我们保持着若隐若离的黏合感。
还记得小时候在硬币上覆盖一张纸,然后用铅笔在上面来回描画,纸张上留下的那个铅墨轮廓吗?那可能就是你的世界里最早接触的“拓”的概念。它曾经给了我们多少的乐趣和记忆。
文/图 首席记者 李辉 实习生 张裕泰
相关新闻
- 2018-11-20“暖男才是我本色”——连霍高速轿车意外爆胎高速交警忙换胎
- 2018-11-20施救昏迷老人被赞“最美警花”追踪:巾帼不让须眉的学霸女辅警
- 2018-11-20民警谢江涛遗体告别仪式昨日在兰举行
- 2018-11-20甘肃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兰州推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