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一双鞋垫
原标题:一双鞋垫
我有一双手工缝制的白底红花鞋垫,是曾经采访时一名移民乡的老妈妈送的。每次看到这双鞋垫,我就会想起那次特殊的采访。
2016年6月,我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时得知,在离学校不远的肃州区西洞镇罗马村,有家长租房陪孩子上特殊教育学校,于是萌生了记录这一特殊群体的想法。
那天,我只身坐着大巴车前往这个离特教学校不远的城郊乡镇。经四处打听,我来到了乔怀珍租住的小院落,菜园里的葫芦苗在雨后绿得发亮,两个男孩像两只小鸟一样扑腾着跟在乔怀珍身后,我拿出给孩子们买的零食,两个小男孩有点羞怯又有点兴奋地看着我,用眼神征求爷爷的意见,见爷爷点了头,才接过零食,开心地吃了起来。
2009年,乔怀珍带着一家人从定西市岷县搬到了瓜州县梁湖乡岷州村。17亩地的棉花全是荒地上长的,一场风过去,棉花苗就所剩无几,地里几乎没有收成,好在有政府给的最低生活保障,一家人的生活才有了着落。就在全家人满怀信心打“脱贫仗”时候,出生不久的大孙子乔龙杰被查出患有听力障碍。从此,带孩子做康复就成了一家人的心头大事,他们踏上了四处奔波求医问药的道路。家里的农活总得有人干,眼看着乔龙杰过了入学的年龄,乔怀珍想:再不能耽搁了。于是,他把地交给儿子、儿媳,带着妻子和两个孙子在罗马村租下了这个小院落,送大孙子上特殊教育学校,送小孙子上附近的幼儿园。
为了两个孙子的学费和一家人的日常开支,51岁的乔怀珍四处打零工,就在我采访他的前几天,老板把工价压到了日薪75元,他觉得低又没有办法,怕再找不到活,只得去继续干下去。
“好心人给孙子捐助了助听器,政府给我们一家人都办了低保,党对我们这么关心,我们自己也得攒劲!”乔怀珍的一番话,说得我有点不好意思。在他看来,我的采访是“党”的关心。
我采访完离开时,乔怀珍的妻子——一位质朴的老妈妈,执意要送我一双自己绣的鞋垫。我不收,老妈妈有点不高兴了,“姑娘,你来我们家就是客人,还这么关心我们,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要不嫌弃,就收下。”话已至此,我只好收起鞋垫,道谢告别。
这不是一双普通的鞋垫,它是基层群众对我们的期盼,时刻提醒我:作为党报记者,心里装着群众,新闻才有温度;脚踏实地,用双脚丈量大地,新闻才有厚度和广度。
记者 陈燕
相关新闻
- 2016-12-09偷来30双手工刺绣鞋垫买了800元 庆阳一男子因“两家不和”翻墙盗窃
- 2016-12-09庆阳男子翻墙偷30双手工刺绣鞋垫 涉案价值3000余元被抓
- 2015-04-14兰州一摊贩身穿棕制蓑衣卖鞋垫——蓑衣营销
- 2015-01-22嘉峪关:“爱心鞋垫”温暖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