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国家级新区建设发展系列报道之五:兰州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新区

18-11-09 09:31 来源:国家发改委 编辑:任磊

  原标题:国家级新区建设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兰州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新区

  编者按

  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全面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国家共批准设立19个国家级新区。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兰州新区组织召开了第四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现将会上各新区提供的工作进展材料摘编刊发,供大家交流和参考。

  兰州新区成立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76.33亿元,年均增速近30%。

  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小政府、大部制”的原则,设立20个工作部门和公检法机关,承担市一级政府各项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构建了新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街道(镇)三级管理架构。彻底取消管理性事业单位,解决了体制不顺、职责交叉、效率低等问题,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承诺制、零收费、代办制、信息化”,将环评(重特大项目除外)、能评、施工图审查等10项技术审查类审批事项改为企业自主实施的承诺事项,审批时限从137个工作日缩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免除所有地方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由工作人员全程代办,正在探索实行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和工程验收并联一站式服务;实行行政审批全程电子化,307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行政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三是创新干部人事管理。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将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职称竞聘、评先选优、人员辞留“六挂钩”,建立了科学、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环境。四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强化管理,综合施策,努力降低企业水、电、气、暖、运、住、行、税收、融资、社保、创新等生产经营成本。比如,新增大工业电价降至每千瓦时0.33元,大数据、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降至每千瓦时0.28元;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和社保费用补贴政策;足额供应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降低入区人员住房成本;通过普惠制投资、创新和税收奖励,降低含增值税在内的税负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实实在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提振了企业投资信心。五是发挥国有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根据发展需要设立市政管理、城市发展、金融投资等七个国有集团公司,推动实体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产业发展、城市经营等方面发挥引领支撑作用,经营业绩倍数增长,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六是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土地银行”,全面推行土地流转,构建新区管委会主导、国有集团实施、村集体经济参与的农村建设发展模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狠抓产业培育,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一是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依托甘肃和兰州产业基础,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二是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围绕构建全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广的大项目、好项目,累计引进产业项目506个,总投资3100多亿元,25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三是创新扶商服商机制。坚持招真商、扶实商、奖优商,实施普惠制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对所有在新区投资经营、做出贡献的企业,不分新老、大小、性质,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税费总额、科技创新、就业贡献,给予全方位扶持奖励;多途径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积极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用实策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强化功能适配,着力提升城市形象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56项,实现全域城乡统筹和控详规全覆盖。全面完成1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道路、给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对外交通互联工程,推进新区与兰州主城区相向融合发展,同城化步伐不断加快。二是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基地——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一期入驻4所院校近5万人。建成运营奥特莱斯、瑞岭国际等大型商业综合体30多家;挖掘秦王川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建设“晴望川”历史博物馆、民俗文化村、“一带一路”文化园艺博览园,以及西部恐龙园等一批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商贸、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三是持续加强生态建设。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生态修复4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6天,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四、坚持创新开放,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搭建创新和开放平台。建成以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为代表的国家和省市级科技孵化平台7个、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平台60多个;获批建成综合保税区、中川国际航空港、兰州铁路口岸等开放平台。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服务。制定出台了科研院所入驻、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68项,转化科技成果297项。引进落地大科学装置创新创业园、中科曙光国产芯片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高科技项目。三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复制推广18项自贸区制度,获批进境种苗、冰鲜水产品、热带水果、粮食等特殊指定口岸,建成运营进口肉类查验场和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在俄罗斯等国设立海外保税仓。开通兰州—达卡、迪拜货运航线,兰州至中亚、欧洲、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累计发运180列,兰州新区空铁海公多式联运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五、注重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奔小康工程,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11.01%下降到2017年的1.24%。加快特色小镇和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二是健全就业和社保体系。制定出台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累计安置被征收土地农民9974户3.4万人。全方位开展就业培训及服务,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化就业6.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22%和97.33%。三是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市场监管等体系建设,集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