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寻根之旅”秋令营在西北师大开营
原标题:“中国寻根之旅”秋令营在西北师大开营
泰国华裔青少年开启甘肃文化体验之旅
秋令营开营
中国甘肃网10月19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 耿睿 文/图)10月18日,2018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语言文化营西北师范大学营正式开营。本次活动由国务院侨办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承办。营期共计15天,共有55位泰国华裔营员与12名中国志愿者参加。
2018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语言文化营是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的专门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活动。国侨办希望通过本次语言文化营活动,让在泰国出生长大的孩子们了解自己父辈生活过的国家的语言文化,了解祖(籍)国的发展成就和巨大变化,为今后加强泰国与祖(籍)国的联系贡献力量。
“八千年!”几天前的课程体验中,在西北师范大学的博物馆校史馆内,来自泰国北榄培华中学的朱凤,看到大地湾文化的彩陶历史时,忍不住用手捂住了张开的嘴。相比泰国3000年的班清彩陶文化,中国甘肃的彩陶文化显得更为悠久。文化天宝馆的唐墨宋韵,从绿釉博山炉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到海兽葡萄镜的“朱颜辞镜花辞树”,让这位15岁的小姑娘不时说出中国的古典诗词,“我学习中文已经快12年了,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也喜欢中国的诗词。《水调歌头》是我最喜欢的词,还有李煜的《虞美人》也很美。”
朱凤从“明月几时有”说到“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国的诗词、汉字之美,在她心中不仅仅只是一些表意符号。
甘肃省博物馆,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北的文化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者。营员们重点参观了丝绸之路展厅。该展厅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精美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站在古琴面前,16岁的王晚晴谈起了古琴与古筝的区别。她没有去古筝考级,全凭爱好兴趣,学会了用古筝弹《青花瓷》。“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的古风歌。”
打开她的网易云歌单,收藏的古风歌单竟有7个近300首之多。歌曲《周瑜》里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更是让她像迷妹般地眼神放光。
为了帮助营员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武和平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我的名字的故事”。上课伊始,武院长就用双语向泰国学生们问好,并以闻名于世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作为开篇词并引发思考:“中国人的名字都有什么故事呢?”
武老师还带大家了解了“百家姓”的故事,讲解了为什么《百家姓》开头是“赵钱孙李”这四个姓氏,原来“赵”首先是因为《百家姓》这本书是宋朝的一位老先生编写的,而宋朝的皇帝姓赵,所以《百家姓》第一个姓就是“赵”。讲到这里的时候大家都跃跃欲试想要找一找自己的姓氏在哪里,于是大家挨个上来寻找自己的姓氏,加深对姓名的了解。
当孩子们讲到自己名字的故事时,王晚晴同学说:“我的妈妈给我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李商隐的《晚晴》这首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意境十分优美。”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这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本次活动依托地处甘肃的国侨办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的优质教学资源,依托国家级“华夏文明创新区”及甘肃省丰富的华夏文明文化遗存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以“课堂教学+文化活动+文化体验”的方式,让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参与语言学习、文化课堂、诗文朗诵、练习书法、学唱民歌、学习太极拳、国球乒乓球习练、文化考察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能趣味学习、有所获、有所得,切身感受华夏文明的悠久与璀璨,在古丝路重镇——兰州亲身感受和学习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刻内涵,促进为侨实服务和民心相通,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