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红古区特色精品小城镇建设 让群众推窗即见绿(图)
原标题:红古区特色精品小城镇建设 让群众出门即赏景推窗即见绿
越来越漂亮的红古
一个个市民公园让红古更“精致”
有滋有味的市民生活
秋高气爽,走在红古海石湾的大街上,一幅青草碧树满画屏、曲径幽廊探深绿的美景不禁让人心旷神怡。这远离兰州市区一百多公里的“荒郊”居然有如此清新而又婉约的景色!“这两年来变化太大了!马路宽了,高楼多了,环境越来越美了,我们这些老年人也心情越来越舒畅、越活越年轻啦!”退休干部李大爷一边整理着二胡和曲谱,一边高兴地跟记者说。李大爷在海石湾生活了几十年,见证了红古从贫困落后的偏远小镇一步步焕发青春活力,成为兰西经济带上的璀璨明珠。红古区是兰州市的远郊区,是亚洲第一龙——马门溪龙化石出土的地方,也是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战略思想,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理念,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增绿量、建精品、强管理、创特色”,大力实施园林绿化、生态修复、市容市貌、市政建设各项城市环境提升工程,城市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宜居指数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成效明显。首席记者 张鹏伟 通讯员 王双秀 文/图
精建:让城市生态宜居
红古区紧扣“美丽红古”“生态红古”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创建园林城市”高起点编制规划,依托特色小游园绿化、广场公园改造提升、窑街沉陷区治理、生态村镇建设等绿化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以广场、公园为核心轴,辐射窑街、川区两侧的绿化景观带,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观。
“海石湾城区以城市主干道路网为骨架,实施中和路、大通路等11条道路的改造提升和绿化景观提质工程,‘一路一品位,一路一模式’建成绿化长廊。我们积极加大公共绿地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单位(小区)园林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同时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阳台、墙面、坡面等立体绿化,扩展城市绿化总量,城市主次干道、支路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4.4%,道路绿化面积达4.92公顷,人均道路面积14平方米,全区园林式居住小区已有22家,花园式单位1家,绿化先进单位(含花园式单位)9家,完成立体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开展坡面绿化9400平方米。”红古区园林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红古全区已建成绿地总面积414.4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478.16公顷,绿地率达到31.9%,绿化覆盖率达到36.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1.3平方米。建成海石湾公园、海石广场、窑街沉陷区小游园等绿地公园和广场17个,大大提高了红古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与此同时,红古区还积极加大生产绿地建设。鼓励和引导发展苗圃,发展壮大苗木基地,扩大城市苗木供给。注重加强园林绿化植物引种、驯化育种、定植,培育和生产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的品种,逐步提升本地区苗木产业知名度。建成华威、绿蕊等苗木基地10个,苗木品种达50多个,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70%,规格、品种、质量均符合绿化工程需要。
细管:让生活和谐有序
近年来,红古区着力打造现代卫星城区和特色精品小城镇,在狠抓各项建设的同时,紧紧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红古区紧密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不断提升精细化水平,通过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补充管理短板,加大执法力度,综合各方力量,严格按照“净、明、齐、治、美、和”6字目标要求,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科学规范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有序推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净”:城区环境清洁卫生。红古城区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完好率达到95%以上;主次干道、公共场所保洁及时、到位,清扫率达到100%;城区出入口、背街小巷无卫生死角,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辖区“二次扬尘”整治效果明显,运输车辆无遗撒、城区落实洒水抑尘,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明”:城区市容整齐规范。户外广告、临街橱窗、牌匾、门头广告设置管理规范、整齐统一、美观大方;无乱贴乱画、乱发乱派、乱搭乱建和店外经营等现象,店铺做到明亮可见。辖区所有建筑工地全部落实围挡作业、环境整洁、文明施工的要求。
“齐”:城区店铺规范有序。主次干道、重点街巷和步行街等严格落实座店经营,各类店铺不得擅自张贴橱窗广告,门外不得随意堆放扫把、簸箕、拖把等杂物;主干道无占道经营行为,次干道应季果蔬等临时摊点按要求规范摆放,其余临时摊点一律入市经营。
“治”:城区违建监管治理。违法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顽疾,对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等违法建设易发多发地区,始终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实行“5+2”、“白+黑”巡查监管模式,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量”,同时,做好对存量违法建设的逐步消化拆除工作。
“美”:城区面貌优美舒适。稳步推进城区街巷改造提升工作,对城区主干道和小街巷、步行街、广场等地进行特色鲜明、风格协调的改造提升,逐步建成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并重的城市,凸显管理规范、有序的大市容环境。
“和”:城市管理以和为本。城市管理工作是服务与执法的综合体,更是矛盾体,通过执法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实现由管制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实行“首违免罚制”,做到惩教结合、以教为主,杜绝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现象。同时,大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市民环境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
如今的红古,市民出门即赏景,推窗即见绿,生活悠乐美,幸福长久安。
-记者观察
群众城管意识应与城市建设步伐相匹配
近年来,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落实,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管理也越来越精细化,在各项建设紧锣密鼓推进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不断加紧推进,但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部分道路的垃圾箱、果壳箱等公共基础设施损坏后维护、更新不够及时的问题仍然存在;属地管理的原则还未真正落实,部分镇街的社区、居委会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在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方面,落实“属地化”管理不够,环境治理方面缺乏“一以贯之”的有效手段,存在整治、反弹、再整治、在反弹的问题。
同时,城市管理工作突击整治状态仍未改变,部分责任部门往往以突击性的整治来弥补长效性、持续性管理的不足,个别单位在环境治理中认为本单位只是重在参与,缺乏以身作则的“主人翁”精神。此外,群众的城管意识还跟不上城市化进程,部分市民缺乏相应的城市文明意识和环境卫生意识。
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保持长效精细化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保障城市健康运行的任务日益繁重,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城市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这要求城市管理和服务不断的细化精准化。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当今,城市居民数量急剧增长,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如何保持精细化服务的长效,深化精细化管理常态化,需要认真思考,扎实落实。
强化市容秩序管理。将专项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实施街长制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占道经营、道路开挖、乱堆乱放等专项整治,合理设置便民摊点,解决川区农民应急瓜果卖难问题,全面清理非法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坚持错时管理,提高巡查管理频率,使城区秩序保持较高水平。
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努力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给居民更大空间参与自治,处理好自身事务,让居民对社区形成归属感、认同感。
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强化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在优化城管工作氛围上尝试新探索落实新举措,坚持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提升城市管理的立足点,实现城市管理与市民的有效互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对城管工作中市民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的宣传,让广大市民更加了解、理解和支持城管工作。
相关新闻
- 2018-09-28湟水河畔著深绿 推窗一展好山水——特色精品小城镇建设让兰州市红古区群众出门即赏景
- 2018-05-24甘肃省出台意见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
- 2018-05-24甘肃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指南出炉 严防假小镇真地产上马
- 2018-05-24甘肃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指南出炉 严防假小镇真地产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