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美祁连山】 扎根大山树为伴 ——祁连山保护区一线护林员二三事
原标题:【走进大美祁连山】扎根大山树为伴——祁连山保护区一线护林员二三事
遥望巍巍祁连山,莽莽大森林郁郁葱葱,潺潺山溪水欢快流淌。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2个保护站,有这样一群身着迷彩服、疾步行进在山林里的人,他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大山相伴、听松涛歌唱,在寂寞的山坳里用心守护着祖国的绿色屏障。他们就是保护区管理局的一线护林员。
厚厚的巡查日志
隆畅河保护站白泉门资源管护站位于肃南县城进入祁连山的隘口,管护总面积有120多万亩。
站长杨万斌面庞黝黑、不善言辞。可当我们翻开他的巡查日志时,才发现杨万斌把最想说的话都写在了日志里:
“7月15日,星期天,从站里到长沟48林班1、4、5小班巡护,没有发现乱占林地及破坏现象,管护设施良好……向林区牧户李军成等人了解辖区内情况,发放宣传材料20多份,林内未发现闲杂人员、车辆入山等异常情况。发现野生动物岩羊30多只,没有发现乱捕盗猎现象。”
“7月10日,星期二,从站里到汤坎沟54林班6、7、8、9小班巡护,林内灌木生长良好,发现野生动物岩羊20多只,蓝马鸡10多只。”
……
每天巡山归来,杨万斌都要写巡查日志,日志上详细记录着巡护路线、病虫害情况、有无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处理结果、有无火警火灾……有时候“偶遇”岩羊、蓝马鸡、马鹿等野生动物,杨万斌也会一一记录。49岁的杨万斌从事护林员工作已有26年。26年来,他先后在多个护林站工作过,可不管走到哪,护林日志都会带到哪。几十年如一日,杨万斌工作在山林深处,足迹踏遍了祁连山北麓的每一个角落,护林日志也记了厚厚的一沓。据保护区管理局工会主席陈玉平介绍,在保护区所辖的22个保护站,每个保护站的库房里都存放着一箱箱已经泛黄的护林日志,那一页页、一本本、一沓沓的护林日志不仅浸透着一代代护林员的劳动和汗水,也是他们默默坚守大山深处,护卫生态屏障、绿色长城的最好见证。
子承父业“林二代”
隆畅河林场皂矾沟管护站的护林员王加军是“林二代”。
他的父亲曾是张掖森林总场职工。
在王加军的印象中,父亲一年最多回来两趟,有时候大半年才回来一次,在家里待的时间最长也不过十几天,几年才能在家过个春节。1992年,王加军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护林员,一干就是26年。
“小时候,我不能理解父亲,常常抱怨父亲回家太少。”如今,成为一名护林员后,这种抱怨换成自己的儿子:“爸爸在家陪我的时间太少,对我的关心不够……他跟叔叔回家的次数,掰着手指头都可以数过来,我都快分不清爸爸和叔叔了……”儿子的叔叔、王加军的孪生弟弟也是一名护林员,在青龙管护站工作,不仅如此,两人的哥哥在喇嘛坪生态管护站工作,兄弟三人都在山上忙碌着,能同时休息在家陪老人的机会少之又少。
“干这个工作,注定照顾不上家。家人也已经习惯了,没指望我回去帮着干点啥……时至今日,我终于能理解当年辛苦奔波的父亲。”26年来,王加军对每一棵树,每一片山林都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说,这些树就像我的孩子,被我呵护长大,舍不得离开。我会继续守护这片林区,让这片林区的树木越长越好。
寺大隆保护站杨哥资源管护站站长王金生退伍后,回到了从小生活的祁连山脚下,接替退休的父亲成了一名护林员。
“我从小在寺大隆林场长大,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寺大隆是祁连山保护区的核心区,经过整治、修复和保护,现在林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草多了,树高了,进山的牛羊少了。我们苦点累点没关系,为了守住绿水青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王金生打趣道,“现在巡山,装备条件比起父辈们强多了!不仅有手电、铁锹、帐篷,还有摩托车、望远镜、防火应急包,局里还给我们配备了PDA巡护监管终端设备!”王金生说,林区有我们几代人的回忆和情感,既然做了护林员,就要把这份责任担当好。
在祁连山下,还有许多像王加军、王金生一样“子承父业”的护林员,从父辈手中接过了守护林场的接力棒,一路前行,没有止步。
用脚步丈量森林
白泉门资源管护站有9名护林员,每个人每个月巡山护林至少21天。护林站2名女站员也全部编入一线巡护队伍。崎岖的山路考验着她们的脚力、体力和身体素质。每天天刚亮,9名护林员就带上馍馍,背上水壶,上山巡护。
管护面积大,线路长,护林员每次进山少则一天,多则两三天。有时候晚上回不来,就在附近的牧民家借宿。“过去巡山基本靠两条腿走,太费鞋。夜里还住过牧民废弃的帐篷,生着火熬一夜,冻得睡不着,还害怕有动物袭击。如今,站上有了摩托车,巡山方便了。”杨万斌说。他们用坚守换来了管辖区域连续64年未发生森林火灾事故的记录。
去年7月下旬的一场大雨,杨哥资源管护站通往肃南县城的道路被冲毁。护林员李琛因无法出山,最终错过了已准备了一年的高级工考试。王金生介绍说,因为巡山路途遥远,他们上山时,要准备一个星期的干粮,顿顿都是馍馍、榨菜、煮鸡蛋,那时有口热水喝,都是很幸福的事!
黑鸭沟资源管护站至今仍没有电话信号,每次到站里上班,就仿佛与世隔绝。“如果有事通知站里,或者护林员家里有急事,只能打电话到10多公里以外的青龙资源管护站,工作人员骑上摩托车前往黑鸭沟管护站传话……”陈玉平向我们介绍说。
翻山越岭、历经艰辛;远离家人、“享受”寂寞……为了祁连山,为了守护西部这片宝贵的森林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屏障,众多的护林员就像那挺拔的云杉雪松,扎根泥土、遥望蓝天,为心中坚定的信念而默默奉献着。
相关新闻
- 2018-08-22【记者手记】从一块警示牌说起
- 2018-08-22【记者手记】答好保护与发展的考卷
- 2018-08-22【专家访谈】综合施策保护祁连山生态 ——兰州大学教授勾晓华、丁文广一席谈
- 2018-08-22【记者手记】用心守护“母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