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张善庆做客《金城讲堂》 敦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原标题: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张善庆做客《金城讲堂》
敦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中国甘肃网8月1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高宏梅 文/图) 8月18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明办、市文旅局承办,市图书馆协办的《金城讲堂》讲座在兰州市图书馆举行。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张善庆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以《千年丝路大美敦煌》为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专题讲座。
经历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和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和元十个朝代,前后长达1000多年的营建。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是丝绸之路上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及欧亚文化汇集交融的结晶。现存洞窟735个,壁画共计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藏经洞更是出土了5万余件写本、绘画品等文物。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张善庆教授以历史的眼光和当下的视角,结合自己对中古中国佛教美术研究,为大家梳理了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首先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是指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当成丝路的别称,另外还被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青金石之路”。因此丝绸之路的研究涉及到丝绸之路沿线社会历史、政治军事、经济贸易、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
此外,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亚欧非三大洲的联系。古代中亚粟特地区、吐火罗国(今阿富汗地区)、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拂菻(东罗马)纷纷遣使。新罗、日本同中国的贸易和交流更是频繁。其中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到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日本共派遣遣唐使12次,另外还有“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4次,长安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
在张善庆教授的讲解下,敦煌作为丝绸之路枢纽、世界文化地标、人类文化圣殿,作为丝路历史、丝路文化和丝路精神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得人们意识到敦煌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更是唤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记忆的历史见证。
相关新闻
- 2018-08-19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开幕
- 2018-08-19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通渭巡展开展
- 2018-08-19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肃南段降雪
- 2018-08-19平凉市崆峒区婚嫁文化节开幕 21对新人手牵手领取结婚证及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