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决战奔小康】会宁弆村“大讲堂”爆棚
原标题:【三年决战奔小康】
关注精神扶贫系列报道之六
弆村“大讲堂”爆棚
记者陈泳
6月初的会宁县大沟镇厍弆村,山下连片的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边,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辣椒、西红柿等菜苗长势喜人。
村民芦生奇正从蔬菜大棚向外走,只见他一边快速地移动脚步,一边念叨着:“得赶紧走,再迟就没座位了,还有几个问题想向专家讨教呢。”
芦生奇要去的地方,正是厍弆村的新时代讲习所。
正值中午,烈日炎炎。新时代讲习所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群众,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偌大的教室里没有喧嚣声,大家秩序井然地等待着“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的开讲。
“还是晚了一步呀,没有座位了。”即使这样,芦生奇也不想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站着一样能听,这可是来给咱‘传经送宝’的呀。”他说。
芦生奇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只有他1个劳动力,几亩薄田只能勉强糊口,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去年,厍弆村在充分调研和试验的基础上,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流转土地1460亩,计划建设塑料大棚2000座,目前已建成1200座。
尽管村干部认为这是一项助农增收的好产业,但群众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就这干瘪的土地,种个玉米、洋芋蛋都不好好长,还敢种蔬菜,真是异想天开!”芦生奇并不看好蔬菜产业的发展前途。
经过村干部的多次入户动员,芦生奇的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承包了村里统一搭建的4座蔬菜大棚,搞起了蔬菜产业。
“菜苗‘死棵’是蔬菜种植中的常见病,温度过高、浇水量过大、消毒不彻底等都是发病原因……”新时代讲习所内,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刘生学正向群众解释菜苗“死棵”的原因。
芦生奇听得津津有味,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记。前两天,他种的菜苗有好多都干枯了,正为此苦恼呢,直到今天才知道是因为通风口没打开,导致棚内温度过高。
“幸亏听了专家的课,不然这一茬蔬菜就完蛋了,看来发展产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啊!”芦生奇庆幸地说。
“新时代讲习所讲思想、讲政策、讲技术,既解放了群众思想,又带来了科学种植技术,颇受群众的欢迎,大家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空前高涨。”村党支部书记韩志毅告诉记者,芦生奇是思想转变最大的一个,听课也最积极。“新时代讲习所让他吃上了‘精神食粮’。”韩志毅说。
同样吃上了“精神食粮”的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韩永东。自从在曾经十年九旱的土地上种活了蔬菜后,韩永东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蔬菜大棚里忙碌。
“我已经掌握了蔬菜苗木定植、浇水、施肥、打秧、控温等技术,要这样还种不出好菜才怪哩,今年估计能收入2万元左右!”正在棚里喷洒消毒液的韩永东乐呵呵地说,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这样的讲习活动。
听了新时代讲习所的课程后,在外打工多年的任琦嗅到了无限商机。他一口气种了30座蔬菜大棚,并成立了蔬菜种植购销合作社。“我打算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带动群众发展绿色蔬菜产业。”任琦信心十足地说。
历时10天的讲习活动临近尾声,村民们却意犹未尽。许多人跑到村委会提出要求,“这样的讲习活动能不能再多办几次?”
据了解,结合这次讲习活动,下一步,厍弆村将建立“新时代讲习所”长效机制作为扶志扶智的有效措施,积极邀请党员干部、技术专家、致富能人等进行“点菜式”讲习活动,用农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讲授喜闻乐见、广受欢迎的内容,不断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持续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干劲和活力。
- 2018-06-07【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红崖湾的秘密
- 2018-06-07今日,甘肃省22.56万人迎接高考
- 2018-06-07甘肃:有了“黄金三十条” 科技创新“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