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红崖湾的秘密

18-06-07 07:2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杨亚楠

【专题】改革开放40年 喜看陇原巨变

  原标题:【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我们的40年】

  红崖湾的秘密

  记者 杨世智 通讯员 张爱平

  1978年秋,陇西县碧岩公社万沟大队一个名叫红崖湾的生产队,在上级的默许下,以“吃饱肚子”为目标“秘密”包产到户。

  40年后,当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曾经“过不下去日子”的山村,山坡上新植的花椒树舒展出嫩绿的叶子,梯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信号塔下的村子里不时传出牛羊的叫声,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今年79岁的何应俊老人,时任生产队会计。提起当初包产到户时的情景,老人记忆犹新。

  那时的红崖湾,是远近闻名的“讨饭生产队”。由于吃不饱肚子,全队12户人家中,“有本事”的青壮年都外出讨饭了,留下来的都被认为“没本事”,一年四季也混不上个肚儿圆。因为穷,全队没有一户人家向国家交过一年粮,家家户户靠回销粮度日。同样也是因为穷,生产队没人愿意当队长,也选不出来队长,便每家轮流当,直到1978年。

  那一年,红崖湾的生产队长已经轮遍了,年轻人又外出讨饭,没人当队长组织生产成为红崖湾生产队和万沟大队甚至碧岩公社的一道难题。为了解开这道难题,时任碧岩公社书记的袁志茂找到县委书记张自强反映情况,而张自强也正在积极寻找能让社员吃饱饭、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的出路。

  张自强问:“你想怎么办?”

  袁志茂回答说:“能让我回去给他们包产到户吗?”

  听到这个答案,张自强表面上说了句“你胆子可真大”,私底下却让他回去悄悄试办。同时,两人“约法三章”:“第一条,你在公社不准讨论,我在县里也不讨论,你知我知咱俩知道就行。第二条,你回去后给社员宣布一条铁的纪律,要绝对保密,对亲戚朋友都不能说。第三条,当年粮食打下来以后,第一场打碾的粮食必须按公社分配的数目缴清公粮。”

  记者找到一份张自强口述的回忆资料,他这样描述自己做出这一重大决策时的心理活动:“这第三条的意思是显示包产到户的优越性,先(照顾)国家利益,即便是有人来找我的麻烦,我就以把公粮缴上了为由来应对。”

  当年秋收之后,红崖湾12户人家以“大包干”的形式种上了冬麦,同时也将希望种在了黄土地里。

  第二年,红崖湾迎来了大丰收。何应俊老人回忆说:“我们家里的柜子、袋子里全装满了粮食,老七家人口多,以前不够吃,但那一年整整粜了4车粮食。”

  这是红崖湾几十年来都少有的景象。

  二

  几天后,张自强和袁志茂在生产队长家里召开座谈会,就来年再这么弄不弄了、包产到户的政策继续执行不执行等问题征求社员意见。社员们的回答都是一致的,他们说:“把地收回去怕是不行的,我们还想这么干,不这么干不行,你们今晚必须把这个主做下了再走。”

  干部们在屋里讨论,张自强听见屋外也有人在叽叽喳喳地议论,头伸出窗外一看,院子里站满了等待会议结果的人。最终,会议决定:来年继续照样办。

  这次会议,没有再强调保密,也让红崖湾的“秘密”变成了公开的秘密。

  1979年,陇西县31个生产队率先有组织地公开试行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大包干”。为了解群众对包产到户的真实想法,张自强有次下乡时随意走到地头,问一位50岁左右农民的意见。“现在可好了,包产到户了,我们庄子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像‘疯’了一样,睡下急着等不到天亮,一心想着下地劳动刨‘光阴’。天黑了,在地里干着不愿回家,生怕干得比别人少、富得慢;劳动起来,恨不得把‘土地爷’都挖出来。没有搞包产到户以前,公家的庄稼地半地是草;现在社员的承包地里,连一根草根根都不留。”农民的这席话,给了张自强更大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他推行包产到户的决心。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陇西县委对公开试行包产到户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研究,不断将“大包干”推向深入。有了县委做“后盾”,群众劳动致富的内在动力得到激发,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干劲,在全县蔓延开来。

  截至1980年9月,全县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占到了总数的81%;10月底,全县2226个生产队中只有3个没有实行包产到户。而此时,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只有15%。

  三

  40年后,红崖湾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小山村。

  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从碧岩镇通到了村口,动力电接到了庄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户户都有了摩托车、三轮车,有些家庭甚至买了小汽车。6户人家留在山上搞养殖的同时,还种上了中药材,今年又根据村里实际种植了300亩花椒;其他的6户人家则走出山村发展,把家安到了山下镇里、县城甚至外地。

  何有福是留在山上的村民之一,偌大的院子里是刚盖不久的新房,山下镇里的新农村还有一套新房。如今,老何家里养着5头牛、20只羊,地里种着玉米、中药材和牛羊吃的草料,去年牛羊收入2万多元,再加上儿子外出务工收入,一家人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平常,老何一家都是山上发展生产、山下居家生活,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他说:“以前党中央实施包产到户的好政策,让我们实现了‘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党中央又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的日子只会越过越红火。”

  回望过去,再看今朝,红崖湾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记忆。

  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包产到户的何应俊老人,念念不忘曾经给红崖湾带来变化的那支党员干部队伍。他说:“当时的县委和公社党委实事求是,从维护和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活生产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才有了后来的包产到户和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时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的制胜法宝。”

  新时代,新起点,红崖湾所在的万沟村村主任何耀军仍不忘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在他看来,红崖湾之所以实行包产到户较早、较快、较彻底、较顺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不忘初心,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是一名党员干事创业的基础。”他说。

  改革开放再出发,红崖湾的“秘密”滋养着后来人。

精彩推荐

  • 西固区开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 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西固区开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 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 【小陇随便侃】社会调查——关于你的朋友圈? 【小陇随便侃】社会调查——关于你的朋友圈?
  • 第二十四届兰洽会临夏州签约项目116个 签约总额168.58亿元(图) 第二十四届兰洽会临夏州签约项目116个 签约总额168.58亿元(图)
  • 第二十四届兰洽会开幕 一波花絮组图先睹为快!(图) 第二十四届兰洽会开幕 一波花絮组图先睹为快!(图)
  • 第二十四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合作发展高端论坛开幕(组图) 第二十四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合作发展高端论坛开幕(组图)
  • 丝路芳华牵手大韩风情 中国(甘肃)·韩国友好周文艺演出在兰举行(组图) 丝路芳华牵手大韩风情 中国(甘肃)·韩国友好周文艺演出在兰举行(组图)
  • 甘肃省15个市级新税务机构今日统一挂牌(组图) 甘肃省15个市级新税务机构今日统一挂牌(组图)
  • 【专题】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美术书法摄影剪纸优秀作品展 【专题】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美术书法摄影剪纸优秀作品展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
2   【百日会战】甘肃天水一银行不履行协助
3   图解:奔跑吧!“兰马”↓↓↓
4   林铎在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
5   关爱眼睛健康 兰大一院举行“爱眼日”
6   受贿超2700万 甘肃省林业厅原厅长马光
7   林铎在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
8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开通南京至兰州至阿勒
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甘肃各地将
10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