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以精神扶贫促精准脱贫

18-05-23 08:4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以精神扶贫促精准脱贫

  本报评论员

  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本上取决于贫困群众自身的努力。只有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激发他们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才能确保各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地,最终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一鼓作气打好这场硬战,精神扶贫的作用至为关键。时下,一些贫困群众,仍然主动性差、依赖性强,“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或者安于现状、甘于贫困,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甚至争穷比穷,只想“躺着当低保户”。这些消极现象,在深度贫困地区尤为常见。长此以往,不仅影响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而且抱着“等靠要”思想的人即便一时脱贫,也很有可能再度返贫。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这种精神上的“软贫困”,是比物质上的“硬贫困”更加顽固和复杂的难题,也更加考验我们的耐心与智慧。要充分看到,一些贫困群众之所以“人穷志短”,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意志薄弱、思想愚昧、文化素质偏低,或被生活的惯性束缚、抗风险能力欠缺,等等。彻底斩断这些“穷根”,要切实从思想上、精神上帮助他们“站起来”并且“走得远”,决不能有丝毫的畏难情绪,必须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解开思想的疙瘩,破除精神的桎梏,才能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鼓励贫困群众苦干、实干,明白“好日子是干出来”的道理,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能人带动、典型示范。要以思想引导为前提,精心设计方案,采取多种办法,不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深刻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以能力建设为抓手,送文化下乡、送技术上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和劳务培训,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转移就业的能力,加快推动扶贫开发模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此外,要正确处理好强化外部扶持与激发内生动力的关系,更加注重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积极支持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凭志气消除思想上的贫困,靠智慧破解能力上的贫困——着力发挥好精神扶贫的作用,充分释放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必将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