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西果园镇冯小霞:是脱贫政策给我带来了幸福日子
原标题:冯小霞:是脱贫政策给我带来了幸福日子
说起冯小霞,村民们都唏嘘不已:一岁半离开父母,历经了两次没有到头的婚姻,送走了年过古稀的奶奶,赡养着73岁、18年插着尿管的二伯,抚养着前夫带来的女儿和自己的3个孩子,一家6口人靠着低保过着艰苦的日子。
儿时的贫穷与苦难磨砺了坚强的性格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果园镇湖滩村隔绝在大山深处。刚学会走路的冯小霞,因为父母感情不和成了“孤儿”。
冯有臣是冯小霞的二伯,义无反顾地成为了冯小霞的监护人。年迈的奶奶、贫困的二伯、刚学会走路的冯小霞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壮年的冯有臣早过了结婚的年龄,可媒人看到一家人这样的情况,都三缄其口。冯有臣就一直单着,如今都73岁了还是孑然一人。
儿时的贫穷与苦难早就磨砺了冯小霞坚强的性格。
2000年,就在冯小霞结婚不久,冯有臣患了严重的肾病,连医院都不敢接收了,要家属带回家赶快准备后事。冯小霞抹着眼泪,跑前跑后张罗着木匠做棺材,还不忘给二伯熬中药,以减轻二伯的痛苦。冯有臣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至今一直带着导尿管生活。
可二伯的一场大病掏空了家中原本就所剩无几的积蓄。冯小霞的丈夫看到家中的这个情况,就离开这个充满苦难与贫穷的家。因为穷,这个家再次破碎了。
2007年10月,与二伯相依为命的冯小霞迎来了她的第二次婚姻。对方家境也不好,还带了一个5岁的小女孩。婚后,夫唱妇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翻修了三间砖瓦房,给院子重新砌上了围墙。转眼间,两人的第三个孩子降生了,是个男孩。
2013年,冯小霞的第二任丈夫因病去世,抛下了4个年幼的儿女。
2012年以后,兰州市扶贫工作全面铺开,冯小霞一家人堪比电视剧一样曲折艰难的境遇,让联扶干部们心生同情。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孩子抚养成人,把老人养老送终。”面对联扶干部们的询问,她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这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二伯生病卧床的十八年中,她照顾得细致入微,端茶倒水、拆洗被褥、问医熬药,老人从来没有生过褥疮。而且,她还自己学会了扎针,在家中给二伯打吊瓶。
同时,她义无反顾地把前夫带来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大女儿送到城里面去上初中。她告诉记者,一大家子人,自己没有办法去陪读,孩子只能上寄宿制学校,每半个月才回来一次。可每天晚上,孩子都给她打电话过来嘘寒问暖,自己已经知足了。
趁着政策东风奔小康
在村上去年开展的五星级文明户评选中,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把票投给了勤快与孝道的冯小霞。钱虽然不多,只有800元,但奖杯却是沉甸甸的。如今,五星级文明户的奖牌就钉在她家的堂屋里。
走进冯小霞的家中,早几年新修的砖瓦房窗明几净,家具被褥叠放地整整齐齐,丝毫没有凌乱的感觉。在二伯居住的、整个院子最好的堂屋中,并没有久病之人常见的污浊味,新铺的地砖上擦得一尘不染。院子向阳的角落里种上了各种蔬菜,已经泛出了碧油油的光泽。
“我现在不想别的事,就是能趁着国家政策好,把日子往前头奔一奔。”冯小霞说。
在联村干部和村干部的申报下,冯小霞一家被纳入一类低保,每月可领到低保金1600多元。这成为了冯小霞一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在市总工会组织的种植培训班上,冯小霞还专门学习了百合和中药材种子技术,将家中原本种植马铃薯和麦子的田地,全部种上了百合和中药材,年收入也有万余元。在记者蹲点湖滩村的时候,冯小霞又跑去打零工,每天也有100元的收入。
“想想以前过的苦日子,如今真是在享福。咱就应该感谢党和政府。”冯小霞感慨地说。
记者 邵其珍
相关新闻
- 2017-04-13平凉灵台县西屯镇群众为新植的果园里覆膜(图)
- 2017-03-23兰州西果园镇柴家河村砂石私卖还是公卖 双方有争议
- 2017-02-17家中自来水停供8年 兰州西果园镇青岗村500村民排洪沟里挑水吃
- 2016-12-19兰州七里河西果园镇千人签名抑制有烟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