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天水秦安小曲面临传承之困

18-05-04 09:1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编辑:杨亚楠

  原标题:秦安小曲面临传承之困

  高志堂(右)与儿子一起唱秦安小曲

  秦安小曲又称秦安老调,是主要流行于天水市秦安等县境内古老的汉族曲艺品种,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安小曲的演唱最早在明嘉靖年间就已出现,至今有500余年历史。在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下,秦安小曲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已不利于今天的普及和推广,正在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今年72岁的高志堂,从15岁就开始学,唱了一辈子秦安小曲。到现在,每当开口,他总觉得越唱越带劲儿,越唱越享受。1947年出生的高志堂是秦安县李堡村人,他说他现在所唱的秦安小曲传到他这儿是三辈人。高志堂从15岁开始学唱秦安小曲,到如今他已经唱了57年。他现在的唯一心愿就是把老先生留下来的作品传承下去。

  从早唱到晚,唱也唱不够

  秦安当地流传一种说法,秦安小曲由道教音乐演变而来,早在有秦安县的时候就已经先有了秦安小曲。秦安小曲采用秦安当地的方言演唱,表演形式或为一人自弹中三弦自唱;常用的曲牌有“越调”、“越尾”等40多个。与西北大部分地方的传统戏剧和曲艺有所区别的是,秦安小曲摆脱了秦腔、道情、曲子戏等戏剧粗犷、高亢、激越和鼓子、说唱、弹唱等小曲小调的悲壮、苍凉、哀情,更多地表现了一种类似江南小调的纤巧、清甜、缠绵、低徊的韵味。

  高志堂说,秦安小曲所演唱的内容大多是历史故事,也多有才子佳人方面的内容,题材非常广泛。秦安小曲的唱词对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唱起来要文文雅雅,有起有伏。

  在秦安,过春节、耍社火的时候也会表演,家家户户有个大小事情都要请人唱小曲,有时亲朋好友来了家里也会唱上几段。

  人多有人多的唱法,人少有人少的唱法,最少两个人,一人弹三弦,一人敲着碰铃唱。人多的时候,用三弦、板胡、二胡、笛子、“四片瓦”、“嘎啦机”伴奏演唱。高志堂自己就会制作三弦,按照老先生留下的方法找材料、买蟒皮,做了有100多把。

  高志堂说,只要唱起小曲,就是从早唱到晚也唱不够。越唱越爱唱,嗓子也越唱越洪亮。

  上百种曲牌,一些已经失传

  《大捡柴》、《杏元和番》、《芦花计》、《东吴招亲》、《皇姑出家》、《亚仙刺目》等,是高志堂唱得比较好的段子。但实际上,秦安小曲牌调有上百个,可惜一些已经失传,再也找不到踪迹。其中还有一些唱词还在,但是调却没有了。

  秦安小曲学的人很多,但唱好的人却没几个。要唱好,必须要到老师傅那儿去多学。另外,没有十多年的功夫唱不好秦安小曲的,不下功夫,绝对学不好。高志堂自己为了学习,当年曾拜访过许多老艺人。

  希望能永远传承下去

  高志堂自己只读了小学一年级,识字不多,他让儿子、徒弟、外甥等一些文化水平高的人,把他所记得的唱词全部记录在本子上,让大家学。

  高志堂说,对全县来说,秦安小曲是个宝贝,他很希望全县上下都能重视,能让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他想要把老师傅的调子再找回来,完完整整地学会,传给他的徒弟,让徒弟们全部都学会、唱好,他希望徒弟们一辈接一辈的,要学精学好,能比他学得好、唱得好,把老先生的作品留得住,这才是他的目的。

  他说他现在已经70多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他的徒弟能把秦安小曲发扬光大,他就很高兴、很满足。记者 刘怡麟 文/图

精彩推荐

  • 天水秦安小曲面临传承之困 天水秦安小曲面临传承之困
  • 白银平川陶瓷小镇昨日开园 白银平川陶瓷小镇昨日开园
  • 毕加索版画艺术精品展日前在天水市博物馆开展 毕加索版画艺术精品展日前在天水市博物馆开展
  • 天水清水上线现实版“开心农场” 天水清水上线现实版“开心农场”
  • 泾河平凉段首次发现针尾鸭 泾河平凉段首次发现针尾鸭
  •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举办的“快闪”活动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举办的“快闪”活动
  • 敦煌:鱼塘成鱼鹰“食堂” 敦煌:鱼塘成鱼鹰“食堂”
  • 中国丝路大赛马活动在肃南县索朗格国际赛马场举行 中国丝路大赛马活动在肃南县索朗格国际赛马场举行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第四届丝绸之路·马帮大会敦煌开幕
2   “丝路明珠·兰州新区”群星演唱会成功
3   兰州战役:沈家岭的山头被打矮了两米多
4   H5 |超燃,有一个培训班刷爆了甘肃人的
5   清水县杨坪村: 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
6   H5 |又到一年开班时,文县碧口百花开
7   H5 |这次碧口要出名了,一大波金句流出
8   世界航天日知识竞赛等你来!
9   H5 |地球一小时,你关灯了么?
10   H5 |放下手机,享受阅读的乐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