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科技馆参观“热”背后的“冷”思考
原标题:只顾着玩却忽略了“科普”的内核
科技馆参观“热”背后的“冷”思考
甘肃科技馆自2017年12月28日开馆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网络订票周周爆满。这一势头在迎来开馆后的第一个寒假变得愈加强劲,爆热度有增无减。
据科技馆调查数据显示,仅开馆一个月,接待游客达9万多人次,最多的一天达6100余人次,平时多在4000多人次。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参观热持续升温,一些现象和问题也应运而生。作为全省科普主阵地的科技馆,集科技展览、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为一体,但是参
观人员似乎只注重了休闲娱乐却忽视了科普教育,参观过程中“暴力”损伤展品等不文明现象也是屡屡发生,再加上市民参观科技馆时横穿马路等现象逐
渐浮出水面,交通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通讯员 颜岩 记者 何燕
只顾“盲玩”忘了科普
毋庸置疑,无论是家长带孩子还是学校组团带领学生,抑或普通公民参观科技馆,最大的“功利目的”是希望在得到快乐的同时体验和亲近科技知识,感受科技魅力,拓展科技视野。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像素世界皮克萨港展区内的杠杆造浪展品前,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六岁的男童参观体验,男童骑上海豚摇摇椅,母亲站旁边守护孩子安全;在探索与发现展厅里,两位初中生正在体验“最降速线”展项;在科技生活展厅的便利生活展区,一名8岁男童站在“往复式发动机”展项前,看到别人按压手柄,自己也开始模仿按压手柄。因为缺乏对展项的了解,没有理解展品旁粘贴的操作提示步骤和操作原理,无论何种年龄的参观人群,大多数以“盲玩”为主,绝大多数家长带着孩子“漫游”,作为家长对于孩子只是起到陪伴游乐、安全看护的作用,却没有帮助孩子建立科学意识,缺乏了解操作原理的主动性。
省社科院研究员包晓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甘肃科技馆所遭遇的“盲玩”现象,很大的原因是甘肃科技馆作为甘肃省投资兴建的重大项目,市民对此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好奇心,新鲜感远大于对科普知识的求知欲。再加上公众缺乏专门教育和科学引导,科技馆与参观者的互动少了些许技术含量。
“走马观花的参观方式,玩玩乐乐的科普体验绝不是我们建立科技馆的初衷。我们更希望的是参观人员能够游乐之余同样重视科普教育,尤其是家长朋友们,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体验中感受科技的乐趣,催生孩子科技的梦想火花。”甘肃科技馆副馆长魏名邦说。
“暴力”操作展品频“受伤”
甘肃科技馆开馆以来,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每日暴增的客流量,还有频频“受伤”的展品。
在科技馆规定的闭馆时间,记者走进甘肃科技馆,一楼像素世界展厅里,维修人员正在修理被参观者“玩坏”了的展品,而在探索与发现的几大展区,记者看到光杆儿的操控器、失效的按钮,车身分离的模型爬坡小车、无法修复的拉力器……当时,开馆短短十天,科技馆里的展品受损现象就已令人心惊。
“孩子们把体验区当成了游乐场,不按说明操作的情况比比皆是,许多科技展品中的电子产品较为精密,不少家长与孩子在使用前根本就没有阅读使用说明,造成了设备的损坏,暴力操作行为令人咋舌。”负责维修的张先生说,馆里的许多展品如果在正常的使用下通常寿命都在几年以上,但在这种“暴力”操作的情况下,不少展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在包晓霞看来,“改善参观者不文明现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国人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饱受诟病,公共与私人的边界意识薄弱,因此,科技馆作为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场所,还是需要用‘刚性’的规定来引导大众,划分清楚公域、私域界线,精细管理,提高公民的自我意识和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参观行为。”魏名邦表示,作为家长,带头文明参观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教育,同时有责任引导孩子去了解科普知识,弄清科学原理,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新闻
- 2018-02-12兰州一出租车突然起火公交车司机帮忙灭火
- 2018-02-12兰州市2018年春节期间人口大数据预估分析
- 2018-02-12庆阳西峰区杨咀村“三变”带来新气象
- 2018-02-12兰州一驾驶员和朋友欢聚 贪杯酒驾被查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