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乡村发展“新力量”——庆阳市西峰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侧记
原标题:凝聚乡村发展“新力量”
——庆阳市西峰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侧记
西峰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兴旺上下功夫,抢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凝聚乡村发展“新力量”,着力提升附加值、做强产业链,盘活了农村的农房、田地、劳动力等要素,提高了农民收入,也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乡土人才在希望的田野“扎根开花”
近日,笔者走进西峰区登科养殖基地,膘肥体壮的肉牛齐刷刷地站在食槽前,伸长脖颈,望着前来喂料的马军。“一个月前,山西的客商买走了48头,收入了52万多元。”马军指着一头头肉牛高兴地说。
提起马军,后官寨村村民无不夸赞他。马军从一个跑遍庆阳牛场的牛贩子,到建成小型养殖场,成立西峰区登科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马军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养牛致富路,辐射带动西峰区84户养牛大户共同致富。“实施牛产业扶贫,带动周边群众养牛致富,加快奔小康步伐。”这是他对未来的规划。
西峰区不断在农村一线发掘乡土人才,在主导产业链上培养乡土人才,发掘出了一批具备创富本领的“土专家”“田秀才”,组织种养大户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技术培训和实地参观学习,多途径实现乡土人才与农户“无缝对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为绘就乡村振兴蓝图注入持久活力与动力。
返乡新农人开辟一方创业热土
寒冬时节,西峰区苹果已收获完毕,但彭原镇周寨村的黄庭军并没有闲下来,他忙着在果园里指导果业大户修剪果树,向农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黄庭军是西峰区有名的果业大户,也是周寨村党支部书记。
早年,他凭借精湛的种植技术,在外经营果业合作社,是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2009年,他被请回村加入了村两委班子,成立原曦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果农外出山西、陕西、洛川等地进行观摩学习,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周边群众走上了栽植果树的脱贫致富路。如今,周寨村已建成百亩以上矮化基地10处,成立果业合作社7家,果园面积已达到3700多亩,带动周边5个村组发展苹果产业。
西峰区加快推进合作社发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格局,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难题,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吸引一部分年轻人回乡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支部新力量打造乡村新气象
改造土坯房,修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健身设施,打造综合性小村镇街区……在1986年出生的农民大学生郑学敏的带领下,日渐萧条的什社乡新兴村又焕发出新活力。
如今,走进新兴村,旧村庄、涝坝、27间土房子摇身变成了正在建设的96间门面房;2公里村组路终于修通,方便了22户村民出行;老人文化广场上散步跳舞,年轻人在运动场上龙争虎斗,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郑学敏对村上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全村有集体活动场所,有集镇,村民安居乐业,敬老爱幼,面貌焕然一新。”这是他为未来新兴村勾勒的美好图景。他说,为了这个图景,他还要继续努力。
西峰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的骨干力量,将589名政治素质好、办事公道、廉洁奉公、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认可的优秀人员选配进村“两委”班子,评选表彰优秀大学生村官,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为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使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呈现出了年纪轻、学历高、能人多、素质好的特点,为调动农民群众主动性和创新性,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创造了条件。(通讯员 耿洋洋)
相关新闻
- 2018-02-01【甘肃产业扶贫集中采访纪行之七】安定种薯长成“万元田”
- 2018-02-01甘肃省市县两级100个监委全部完成组建
- 2018-02-01甘肃首个植保无人机项目在玉门投产
- 2018-02-01【特稿】甘肃剪纸:中国剪纸北方派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