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甘肃】巩昌汪氏家族:为元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原标题:【绚丽甘肃】巩昌汪氏家族:为元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汪氏家族墓出土的龙泉窑青釉瓷匜
汪氏家族墓出土的莲花形玻璃托盏
汪氏家族墓出土的镶宝石笠帽
汪氏家族墓出土的妆花云雁衔苇纹纱夹袍
汪氏家族墓出土的官窑粉青釉多棱直颈瓶
在甘肃漳县的徐家坪小山沟里,有一处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汪氏家族古墓群。这里埋葬着古代汪氏家族。他们曾经雄霸一方,显赫鼎盛,为元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随着元朝统治的衰败而逐渐走向没落。
乱世称雄控制秦巩
13世纪初,南宋、西夏、金、蒙古相互处在军事对峙及蚕食中。蒙古铁木真于1206年登上汗位,他西征之后,发起了对西夏的战争,同时窥探觊觎金和南宋王朝,打算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吞并的战略步骤。1227年,成吉思汗坠马病故于六盘山下的清水县。半年之后,西夏国主南平王投降蒙古,西夏被灭。1229年,窝阔台坐上汗位后,继承铁木真的遗愿,挥师南下,发动了大规模的伐金战争。金国寡不敌众,1234年正月初九,金哀宗传位于宗室完颜承麟。第二天,宋军配合蒙古军队打头阵,先破蔡州南门,蒙古军队尾随宋军入城,金哀宗被迫自缢身亡,新皇帝完颜承麟被杀,金朝灭亡。
当时,甘肃东部大部分地区属金朝统治。金国被灭,金哀宗自缢的消息传到巩昌府(今陇西),代理巩昌总帅汪世显看到金国气数已尽,便决定武装割据秦巩,独霸陇右一方。他迅速出手对秦州(今天水)元帅粘葛完展发难。快速出兵征伐秦州城,杀了粘葛完展后,贪婪地将秦州划入自己势力范围。从此,汪世显实力大增,统管“郡县数十,胜兵数万”,一跃成为秦巩之地的显赫军事贵族。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今漳县盐井镇)。他最初在金朝做官,1214年,以战功升任千户,后任同知平凉府事、巩昌府治中。1234年,就在汪世显刚刚靠武力占据秦巩,椅子还没坐热,蒙古军队的铁蹄已经兵临城下。蒙古军队要荡平金国在陇右的残余势力,并且秦巩之地是进攻西南的必经之地,窝阔台命令自己的儿子阔端在金被灭之后,向西南发起进攻。1235年春,巩昌府被蒙古军队包围。蒙古军队征战中以残忍著称,蒙古“军法,凡城邑以兵得者,悉坑之。”同时规定,“国制,凡敌人拒兵,矢石一发,则杀无赦。”
虽然当时的汪世显在漳县的石门山寨布有重兵,企图阻挡蒙古军队。但事与愿违,此时的石门山军营,已经被阔端大军层层包围。阔端派大将按竺尔前往巩昌府招降,要汪世显即刻投降,投降后带兵随蒙古军队征伐西南,同时送儿子到蒙古汗廷和阔端处作为人质。只要答应这些条件,汪世显仍然为巩昌总帅府总帅,所统治的地域不变。汪世显与众将商议认为,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抵抗蒙古军队。便在次日清晨,汪世显率领诸将前往阔端大营投降。
当时阔端问道:“吾征四方,所至皆下,汝独固守,何也?”汪世显回答道:“臣不敢背主失节耳。”阔端又问道:“金亡已久,汝不降,果谁为耶?”汪世显说:“大军迭至,莫知适从,惟殿下仁武不杀,窃意必能保全阖城军民,是以降也。”从中可以看出汪世显的精明与狡诈,同时,客观上也确实让当时陇右黎民百姓免遭了一次战争的浩劫,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和家园。汪世显归降阔端军队之后,仍然为巩昌府便宜都总帅,世官其地,专制一方。秦巩之地,从此也成了蒙古军队入川攻打南宋的后勤辎重粮草补给之地。
冲锋陷阵备受器重
汪世显原来就出身豪门之家,他的祖上,就是因带兵打仗官至高位的。到了他这一代,正遇上了乱世争雄之时,因而他也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汪家军队。
这支军队中,除了当地大量的汉人外,还有许多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他们熟悉地情,善于骑射,可谓虎狼之师。1236年8月,汪世显带着汪家军充当先锋,随阔端军队进入四川。相应的,他的两个儿子也入蒙古军中作为人质。长子汪忠臣留质窝阔台处,次子汪德臣和部将李庭玉也为人质,在阔端处并随军南征。
当时,为了阻击蒙古军队入川,南宋王朝派出两路军队,分别驻扎在大安与阳平关,形成左右掎角之势,守望相助,互相支援,共同对敌。为此,蒙古军队也兵分两路,一路是汪世显带兵攻大安,另一路是阔端带兵攻阳平关。当阔端带兵攻至阳平关时,见阳平关大门开着,军营悄无声息,他误以为宋军怕死逃亡,骄横地命令军队直冲关门内。谁想埋伏的宋军一跃而起,杀声震天。宋军在与蒙军厮杀片刻后,佯装败退,主动撤至鸡冠山上。阔端命令围攻,蒙古军队蜂拥而至,将鸡冠山团团包围,谁知又中了宋军的计策。山上报信的烽火燃起,此刻,埋伏在外围的宋军伏兵,如排山倒海之势,顷刻冲来,一时间,宋军内外夹击,蒙古军队死伤惨重。忽然,喊杀声从远处传来,汪世显带的救援军队到了。
原来,汪世显在大安取胜后,紧接着快马加鞭赶来增援阔端。于是,蒙古军队转败为胜,合兵厮杀中将鸡冠山的宋军里里外外又一次包围,最终彻底斩杀干净“三泉之下,白骨山积。”鸡冠山宋军全军覆灭。阳平关一战阔端对汪世显大加赞赏,信任倍增,“赐名马佩刀”。汪世显谢恩称:“吾已撤彼之藩篱,行寝其堂奥矣。”带领汪家军,随蒙古军队势如破竹冲向天府之国,先后攻取了资州、嘉州、峨眉等地。
1241年11月,蒙古军队在川中攻陷抢劫了20多座城池后,包围了成都。南宋四川制置使陈隆之决心守城决战。蒙古军队因为连战连胜,有了轻敌之心。当蒙古军队兵临城下时,陈隆之命令宋军军民闭门坚守,依靠坚固的城墙阻挡拖垮蒙军。这一招使得习惯于骑马平地作战的蒙古军队一时间无处下手,无计可施。汪世显巧施离间计,鼓动守城部将田显暗中投诚。当田显带兵从城墙爬下欲投诚时,被守城官兵发现。在这紧急关头,汪世显立即派兵登梯入城接应,而后带兵直捣将府,活捉了陈隆之,攻取了成都。
之后,汪世显又充分发挥军事才能,累立战功。据《元史》有关记载:当时,“宋军屯万州南岸,世显即水北造船以疑之,夜从上游鼓革舟袭破之,宋师大扰,追奔至夔峽,过巫山,与宋援军遇,斩首三千余级。”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百姓富足,这里是南宋政府财政税赋的重要来源地。可是经过战火浩劫,特别成都、嘉、绵等大部分地区被洗劫后,四川变成了需要南宋不断输血扶助的地区,削弱了南宋的实力。
在征战中,为蒙古军队赴汤蹈火的前锋汪世显,却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加官晋爵,富甲一方。1240年秋,窝阔台召见汪世显,列举其功,并按照蒙古的习惯赐金虎符,使汪氏获得了万户总管兼领军民的特权。1243年,汪世显又一次被封为巩昌便宜总帅,统管秦巩二十余州。当时巩昌总帅府所辖地域具体为:秦、巩、定西、金、兰、洮、会、环、陇、庆阳、平凉、德顺、镇戎、原、阶、成、岷、叠、西和十九州与泾、邠、宁、河、安西五州。汪氏成了蒙古汉地的世侯,进一步成了显赫鼎盛的豪强之族,雄霸一方。同年,汪世显在家中死去,后被追封为陇右王。汪世显有七个儿子,即:汪忠臣、汪德臣、汪直臣、汪良臣、汪翰臣、汪佐臣、汪清臣。他们受到了父亲的荫护,各自也征战沙场,成了蒙元王朝的“一门忠烈”。
汪世显死后,汪德臣袭职巩昌便宜总帅一职。当时,四川南宋军队为阻挡蒙古铁骑的多次入侵,主持军务的余玠命令筑城御敌。一时间,四川军民修筑了钓鱼(今重庆合川东)、大获(今四川苍溪南)、青居(今四川南充南)、云顶(今四川金堂南)、神臂(今四川合江西北)、天生(今重庆万州西)等多座石头山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石城防御体系。为了攻克西南,汪德臣可谓殚精竭虑,一马当先。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出征大理,途经临洮,汪德臣兄弟觐见并献良策,即:修城于沔、利,屯田且耕且守,免除徭役负担。实际上就是在四川蒙古军占领地做长期打算,修城筑堡,建立军事基地,用宋军的方法对付宋军,把这些地方作为今后夺取西南全部乃至最终消灭南宋王朝的战略据点。这些提议后来被蒙哥全盘接受并实施。1257年,蒙哥率军攻蜀,汪德臣勇当先锋。蒙哥到达利州后,充分肯定了汪德臣修建利州城堡的战略眼光。感叹这一招定能使“四川领喉之地可必能岁月平哉”。
汪德臣入川带兵驻守,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治理有方。他在益昌(今四川广元)驻守时,主动免除老百姓的赋税徭役,让人们休养生息,同时,自给自足,带领军队屯田,做长期进攻的准备。当时,四川经过蒙古军队几次的战争蹂躏,造成很大的损失,统治中心只好由成都迁往山高路险易守难攻的重庆。南宋王朝在重庆北面的钓鱼山设防,派将领王坚、张珏协防,确保重庆门户的安全。钓鱼山三面环水,峭壁悬江,筑城后城堡里可驻扎军民,城内有泉水可饮,有储粮可食。1259年正月开始,蒙哥多次组织攻打钓鱼城,但均被击退。
半年之后,天气酷热,蒙古军队不适应酷暑气候,疫病流行,人心浮动。作为蒙军先锋元帅的王德臣心急如焚,六月初五,汪德臣率汪家军大战钓鱼山,一举攻破外城马家寨。之后,汪德臣竟然单枪匹马一人来到钓鱼城下劝降,他高喊:“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但守城的将士哪能吃他这一套,城头一阵飞石猛击,汪德臣当即被乱石砸中。之后,他重伤躺了半个月,死在帐中。蒙哥听到汪德臣的死讯后“拊髀叹腕,如失左右手”,专程派军护丧归葬于巩昌盐川。汪德臣战死,数年后被加封为陇右王。
蒙哥围城至秋天,仍无法攻取,怒火中烧,身染重病,下令蒙军撤退,当撤退到金剑山温汤峽时,蒙哥汗气绝身亡。(另有一说蒙哥被钓鱼城守城武器矢石击中而重伤后去世。目前史学界尚无明确结论。)在汪德臣死后不久,汪忠臣、汪良臣、汪惟正(汪世显孙子)共同统帅巩昌总帅府军队,分别驻守巩昌和四川青居山。这个时候,蒙古贵族上层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因为蒙哥汗的死去而在内部展开了汗位继承权的争夺。汪氏统帅的军队也卷入了这场争汗位的战争当中。其中青居山守将汪惟正、成都万户刘黑马分别诛杀了企图响应阿里不哥的蒙古将领,即东川乞台不花与西川密里火者,稳住了四川的局势。
汪良臣、李庭玉还率军攻击六盘山一带,迫使浑都海带兵西渡黄河北逃。后来,汪良臣在山丹耀碑谷大破浑都海军队,斩杀浑都海、阿蓝达尔,彻底消灭了阿里不哥在陇上的力量。忽必烈十分高兴,盛赞汪良臣道:“赖兹勠力歼厥渠魁”。从此,汪氏家族更加受到器重,权力地位再次攀升,在甘、川、陕军政系统中都任有重要职务,地位更是飞黄腾达。其中汪良臣在川任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行四川中书省事,后任安西王相。汪惟正也逐步任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左丞,行秦蜀中书省事,在他死后,被追封为南安王。
据史书记载,汪氏家族由于在元朝大一统战争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因而备受器重,到元朝结束时,他们祖孙五代,“为官者一百八十余人,其中王者三而公者十”,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称“三王十国公”。汪氏家族中仅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就达58人之多,可谓出将入相。汪氏家族不仅是陇右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也是元王朝一个非常重要的家族,在元代甘、川、陕地区的统治中,汪氏家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元朝衰败汪氏没落
蒙古军队与南宋军队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45年的战争,实质上是一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又一次大碰撞。虽然忽必烈最终取胜并建立了元朝,但是这个王朝是短命的。一是蒙古征服者的思维观念仍处在游牧时代,他们热衷于财富的抢劫掠夺,对发展经济不感兴趣,认为“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场”才是硬道理,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二是在南征北战中他们野蛮屠杀人口,直接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例如1226年5月,蒙古军队攻破肃州(今酒泉肃州区)城后,下令屠城。除了蒙古昔里铃的亲属家人106户免死外,其余整个肃州城被血腥屠杀抢劫一空。在蒙古军队中,这种残酷野蛮的屠杀是具有普遍性的,他们所到之处,军民逃亡或者死亡,村落凋零,土地荒芜,百里无炊烟,到处都是“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的悲惨景象,因而,不仅破坏了生产力,也埋下了元朝迅速走向灭亡的火种。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他称帝后,开始限制甚至削弱汪氏家族的权力,汪氏兄弟大多任有名无实的副职。比如,到了1282年,元朝罢了汪惟正管理军队的职务,收虎符,夺军权,重新任命蒙古人管理军队。后来,虽然在汪氏兄弟的请命下,元朝考虑到便于对陇右地区的统治,恢复了他们的部分职务,但实际权力仍大为缩水。
与此同时,元朝由于实行了严厉的民族歧视政策,政治制度和社会弊端增多,特别到了中晚期,残酷的统治使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八方告急,元朝统治者捉襟见肘,自顾不暇,无力顾及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尽管巩昌府有汪氏家族统治的维持,但元朝的衰败已经造成军户破产,士兵大量逃亡,难以支撑起这支破败的武装力量了。元朝末期,巩昌总帅府实际上成了有名无实的“躯壳”,所辖地盘被各种势力瓜分殆尽。
1369年4月,朱元璋的大将徐达进兵陇右,巩昌便宜总帅汪庸(汪世显的第五代孙子)以城归附,之后不久,便彻底结束了汪氏家族长期坐镇巩昌便宜都总帅府的历史。从1235年汪世显任巩昌总帅,到1369年汪庸归降明朝,汪氏家族共任职巩昌便宜总帅府的历史长达134年之久。
宋元时期,特别是元代大一统的征战中,汪世显及其儿子功勋卓著。在汪德臣兄弟中,“殁于王事者半”,战死后马革裹尸还乡,归葬于巩昌盐川。如今的汪氏墓群位于漳县城南五公里的一条山沟半坡上,从1243年汪世显始葬于此处算起,直到1616年,历经373年,这里先后葬有汪氏家族15代200余人。
2001年6月,汪氏家族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70年代,从汪氏墓群中共出土各类文物744件,部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其中的元代玻璃莲花盏、元代木屋、元代双龙牡丹纹朱色雕漆供案、元代丝织品衣帽服饰等,都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让人们在参观中回望品读那段历史文化,同时也了解到汪氏家族当年的奢华。
据史书记载,汪世显虽然是武将出身,戎马一生,但十分喜爱书籍。他征战到四川时,当时的四川读书藏书的气氛很浓。蒙古军队攻入一地,总是大量地掠夺金银财宝,唯独汪世显所到之处,总是“独搜典籍,捆载以归”。他的子孙们也继承了这一爱好,汪惟正“于书尤笃好而宝藏之”“非惟藏之,而实宝之;非惟宝之,而又详读之,明辨之,克之于行己治政,非直为美观而已”。汪德臣“虽在军旅,数引儒生,诵说经史,每于宾客宴会,必使尽欢”。
1267年,汪惟正在巩昌府东南建成了一座万卷楼,即藏书楼。专门将汪氏家族中所藏书籍分经、史、子、集,逐项逐个编目,陈放在万卷楼的书架上。1964年4月,陇西县城西门内城墙下,出土了元代石刻《万卷楼记》,详细记载了汪氏家族得书藏书的过程,从而印证了他们搜书、藏书、读书的嗜好。人们还在巩昌府的附近,修建了汪氏庙、汪氏祠堂。明朝诗人汪镗曾经写过《陇右汪赞》一诗,诗中称:子封三王,孙茂十公。世冠当代,名见史乘。(作者 袁维和)
相关新闻
- 2018-01-22【小陇跑两会】 聆听甘肃省政协委员的新时代新愿景(组图+音/视频)
- 2018-01-22【小陇跑两会】 聆听甘肃省政协委员的新时代新愿景(组图+音/视频)
- 2018-01-23【专题】2018甘肃省“两会”报道
- 2018-01-23甘肃省律师协会公布首批20个以案释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