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湿地修复与恢复初见成效
原标题:我省湿地修复与恢复初见成效
中国甘肃网11月30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 (记者 吕霞) 11月29日,正在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关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保护有限的湿地资源,我省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湿地修复与恢复已初见成效。
自2005年以来,我省争取国家资金1亿多元先后实施了《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黄河三峡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变了我省湿地保护基础薄弱、设施落后的局面。总投资120亿元的黑河流域治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等三个项目,共关闭机井5000多眼,压减灌溉面积超过100万亩,发展和配套节水面积470万亩,实现节水量10亿立方米。其中,黑河下游东居延海水面稳定在40平方公里以上,石羊河下游青土湖地区地下水位开始回升,出现了最大30平方公里的季节性水面,党河、疏勒河下泄生态水量逐年增加,月牙泉水位趋于稳定,西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干涸60年的哈拉诺尔湖重现碧波。
《报告》建议,应通过立法将湿地保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明确湿地保护投入渠道。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和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河西走廊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高全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对功能减弱、生境退化和类型改变、功能丧失的湿地分别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修复、重建。
相关新闻
- 2017-11-30甘肃省总工会、兰州财经大学在临夏州临夏市联合举办法律知识讲座
- 2017-11-302017甘肃·定西半程马拉松在陇西县鸣枪开跑
- 2017-11-30临夏州临夏市入选甘肃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 2017-11-30甘肃省网络媒体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临夏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