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 调结构 培育甘肃经济新动能
原标题:转方式 调结构 培育甘肃经济新动能
一、正确看待我省经济的持续下行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的转方式、调结构任务尤为艰巨;一方面,传统的增长动能亟待转换;另一方面,新兴动能严重不足。因此,经济呈现出急剧下滑的态势,增速几已掉入谷底。需要指出的是,此轮经济下行并非近期以来的偶然表现,而是过去所积累的经济矛盾的集中爆发,甚至是挤出过去几年经济水分的必然状态。在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今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都呈现严重的负增长态势,单凭规模有限的消费要支撑经济增长,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客观分析我省经济的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甘肃经济既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硬性制约,也存在着开发开放不足的软环境约束。
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市场主体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失衡现象非常严重,伴随全国经济的提质增效,甘肃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也就愈发突出,最终成为制约甘肃经济增长的拦路虎。在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协调性与关联性很差。在需求结构方面,“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不合理。在市场主体结构方面,一个基本状态就是“国大非小外少民弱”,国有经济比重大,外资企业很少、民营经济很弱,市场化主体发育严重不足。在地区经济结构方面,各市州发展差距拉大、走势分化,各市州人均收入水平仍在扩大,各市州城镇化进程两极分化、很不均衡。
同时,甘肃经济存在着开发开放方面环境不优的软约束。在开发方面缺乏项目谋划、缺乏真正的创业精神和正确的用人导向、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在开放方面走出去多、引进来少,缺乏全球化视野和战略眼光,始终未能形成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对此,我们必须直面现实、深挖原因,全力破除制约我省发展的结构性难题与软环境约束,努力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后发赶超的新路子。
三、积极培育我省经济新动能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从粗放型向创新驱动的转型,转方式、调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要求。
一是认真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各项战略举措落到实处,坚持工业强省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多元化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创新型省份,既认真谋划转方式调结构的创新路径,也认真谋划转型升级后发赶超的政策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我省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达到西部平均水平以上的科技优势,以更大的政治自信和发展勇气,把甘肃建设成为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的创新区、试验区,以创新的精神破解制约发展的结构性难题,以创新的姿态塑造有利于开发开放的软环境。
三是高度重视生态化园区建设工作,把抓项目与生态化园区建设相结合,使得园区建设真正成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抓手,成为实现绿色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基础,用农业园区化建设落实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甘肃版的乡村振兴规划,用工业园区建设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用服务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突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某些产业率先实现突破式后发赶超,把短板补足、把亮点凸显、把成效突出。
五是全面落实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建设,要把在工作中敢于碰硬动真作为干部选拔任命的重要标准,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不干事者没有出路的干部选拔导向,要用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发展是解决我省一切问题与挑战的金钥匙,我们要从制约发展的关键领域找短板、搞突破,凝神聚气谋发展。今年上半年,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已经绘制了未来五年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与规划,甘肃发展再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各级领导一定要把新一届省委所坚持的问题导向、担当精神贯彻始终,把领导责任牢牢扛起,下大力气在制约甘肃发展的转方式、调结构难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坚决把甘肃经济推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建君
(作者系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相关新闻
- 2017-11-28冷风吹来“暖”经济 兰州冬季消费迎小高峰
- 2017-11-27狠抓各项重点任务落实——酒泉市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暨2018年项目工作汇报会召开
- 2017-11-27兰州新区党工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 迎难而上保增长促经济向好发展
- 2017-11-27甘肃省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