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挑起三个风雨家庭的重担 把责任坚持做到极致——访“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李余霞夫妇(图)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甘肃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甘肃网11月16日讯 (本网记者 雷轶涵 文/图) 15日下午,由甘肃省委网信办组织策划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网络媒体大型采访团来到金昌市永昌县红山窑乡毛卜喇村,实地采访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李余霞夫妇。
李余霞夫妇和侄女合影
李余霞夫妇在村里远近闻名,他们不仅是“全国文明家庭”殊荣的获得者,更是当代好家风与担当的“代名词”。李余霞用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三个家庭的重担……
李余霞的家位于距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走进家门,房门上方悬挂的金色“全国文明家庭”奖牌熠熠生辉,桌子上,“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好儿媳”称号、永昌县第三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度金昌好人榜、第四届金昌市道德模范……一摞沉甸甸的荣誉证书,记录了李余霞了不起的奉献历程。
好嫂子挑起多舛家庭重担 对侄子侄女视同亲生
二十八年前,李余霞与丈夫马浩瑞结婚。婚后不久,马浩瑞的小弟马浩高得了重病,全家人全力以赴给他看病,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情有所稳定。这时,马浩瑞的大弟马浩俭又得了肾上腺肿瘤,李余霞两口子又带着大弟到处治病,这一治就是四五年。马浩俭在哥哥嫂子的悉心照顾下,身体康复准备结婚,按理说,弟弟结婚后可以分家过自己的日子。可弟媳妇有轻微的智力障碍,劳动能力差。看到这种状况,李余霞打消了分家的念头,对丈夫说:“再等上几年吧,你看这两口子,病的病,弱的弱,等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一点了,再分家过吧。”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几年,他们再也没有提过分家的事儿。
2012年,马浩瑞年近90岁的父亲去世了,李余霞两口子负责料理后事。丧事第二天晚上,李余霞的弟媳被发现晕厥在厕所后,再也没有醒来。出殡那天,家里一前一后抬出了两副灵柩,李余霞的婆婆遭遇这样沉重的打击,一病不起。弟媳撒手而去,留下12岁的女儿马学慧和8岁的儿子马学孟,而婆婆也病倒在炕上,面对生活的重担,李余霞哭干了眼泪,“这么难,我再不管,就没人管了。”李余霞说。
李余霞毫无怨言照顾两个孩子生活起居。过去的20多年里,李余霞肩负的担子不轻。李余霞对待这两个孩子,比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还要上心。小侄女马学慧一岁时因腿骨骨折留下了终身残疾。孩子摔伤后,也是李余霞两口子带马学慧四处治病,先后在兰州和北京做了好几次手术,马浩瑞两眼泛着泪光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今年北京手术很成功,现在,侄女马学慧的腿疾已经在恢复当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期盼能早一天完全康复,像健康的孩子一样学习生活。
一年365天,天天三顿饭,除了家务和农活,还要尽心尽力地照顾与呵护着家人。爱和责任,成为支撑李余霞前行的动力。
好人的力量感动社会大众 常怀感恩心常念感恩情
在采访马好瑞和李余霞夫妇时,他们说的最多的话是:党的政策好,世上好人多!李余霞夫妇从侄女小时候便带着她四处求医,做过多次手术,在多年看病求医的路上,李余霞夫妇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就是这些温暖的爱心,推动着夫妻俩在为亲人看病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马浩瑞说,要不是国家好政策,市上和县上领导帮助联系北京的专家做手术,她侄女肯定终生残疾,哪会有康复的希望!“感谢国家好政策,感谢政府一直以来的帮助,感谢世上的好心人,没有这些帮助,这些年真不知道如何坚持下来!”马浩瑞激动地说。
听了李余霞夫妇的事迹,现场所有的人都热泪盈眶,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李余霞夫妇没有逃避,对亲人们尽心尽力照顾、呵护,为困难重重的家庭撑起了一片晴空,小人物的行为善举让世人感受到人间大爱的力量。
- 2017-11-22甘南州合作市大绍玛村仁青才让:做好村民信得过的“当家人”(图)
- 2017-04-07家 风——全国文明家庭李余霞家庭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四
- 2017-04-06诚 信——全国文明家庭李余霞家庭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三
- 2017-04-01担当——金昌市全国文明家庭李余霞家庭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