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迎接十九大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迎接十九大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
史小宁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高瞻远瞩,立意深远,谋划全局,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无疑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提供了现实坐标和价值依归。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核心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到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必须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上。
其次,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自信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自信,不仅源自于历史、源自于文化,更重要的是源自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鼓舞和激励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决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人类经济发展史来看,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堪称“奇迹”。这个奇迹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更是为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与表达提供了自信之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充满自信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与表达,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理论建构的彻底性、自洽性和说服性。
第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客观基点。“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重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精心设计话语陷阱,大肆推销所谓“西方共识”,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而快速的社会转型则使得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诉求、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异质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使我国意识形态话语表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因此,推进意识形态话语创新与表达,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样,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才可以时代化、大众化、生活化。
第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旗帜,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的和开放的理论体系。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加以重复的教条。”当前,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固化,错误地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终极真理,这不仅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切现实的理论原则,而且堵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现实通道,从而彻底削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今天,我国发展已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来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