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墨道·陈永革师生书法作品选登(组图)

17-08-02 10:0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墨道·陈永革师生书法作品选登

  隶书六尺四屏唐·李白《月下独酌》陈永革

  篆书曾于应在七言对联刘莉莉

  草书扇面自作诗李良云

  行书春风大雅五言对联杨俊旺

  小楷团扇《兰亭序》李天云

  行书斗方唐·柳宗元《江雪》秦万虎

  陈永革

  陈永革,祖籍河北枣强,1957年生于兰州。幼承家学,师从著名书法家金玉振(外祖父)先生,尹建鼎先生。现任兰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长期从事专业书画创作、理论研究及书法教育教学工作。中国书协会员,甘肃省书协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甘肃书法院艺术指导,兰州市书协主席。

  陈永革注重继承与创新、专攻与博涉、书内功与书外功的训练。他既吸收帖,也吸收碑,立足于帖而后致力于碑。在书体上,他四体并进,注重变化吸收,互为融通。尤其是他不论书体,还是碑帖,在几十年的耕耘中,坚守“中庸”观,不染流行书风之恶俗,一除时人写碑、写隶篆的变形扭曲之态,支离破碎的结体造型之习,陈永革的书法作品四体和谐统一,这正是其可贵之处。

  李良云

  李良云,甘肃永靖县人,1966年出生。现任甘肃省书协理事、临夏州书协主席。

  李良云的书法创作具有坚实的正书基础,从唐楷入门,步入隶书蹊径,登上魏碑厅堂,相当一段岁月,他浸淫于北朝碑拓、明清书帖。他在创作中立足于感悟,着意于抒发,比较常用的是长锋,多的时候,饱蘸笔墨,一挥而就,一幅作品也就是蘸墨三两次而已。涨墨枯笔,交相辉映,极具视觉冲击力,表现出他对书法深厚的理解和对笔墨熟练的驾驭能力。

  刘莉莉

  刘莉莉,国家二级美术师,长期从事专业书法创作和研究工作。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学术委员、甘肃省书协发展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青年书协副秘书长、甘肃省妇女书协副秘书长、甘肃省政协书画院院聘书法家、兰州市书协副主席、兰州市青年书协主席。

  “古到深处便是新”。在习书的整个历程中,刘莉莉始终恪守这样的信条:传统是最好的现代。弘扬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自由地挥洒,这是其对书法艺术矢志不渝的追求。她说:“书法成为我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黑色线条在洁白宣纸上任意挥洒,或粗或细,或干或湿,在干湿浓淡中埋藏沮丧和无奈,为心境和情感找到一个平台。”

  杨俊旺

  杨俊旺,甘肃秦安县人,1965年出生。甘肃省书协会员、兰州市书协副主席、兰州市青少年书画协会副主席。

  杨俊旺的书法作品,一是遵循传统,追求变化。即学习书法始终不离传统法度,在对传统北碑的学习中,师古不泥,不断感悟,吸收营养,追求结构、用笔及线条的变化;二是解构书法,努力出新。他感悟到,书法作为一种纯艺术形式,决不能像古人那样去实用般的“写字”,必须要像写小说、电影那样去进行艺术性的“创作”。认识的提高,思想的升华,使他进入一个艺术状态,所以能在不长的时间里走出一条颇具内涵的书法道路,并初步显现出有个性和新意的书法特征。

  秦万虎

  秦万虎,甘肃高台县人,1966年出生,甘肃省书协会员,兰州市书协顾问。

  秦万虎通过20多年的书法研磨,对书道有许多感悟。他认为,面对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必须毫不松懈地向古人学习,向传统学习。而临摹要师古而不泥古,不仅注重其形,更要注重其神;学要精,要管用;学书要全,“不能斤斤于一家,死守一门”;要敢于创新。在汲取别人优秀养分的同时,他注重走出来,注重向身边的老艺术家学习,吸取他人优点,不断充实自己。同时,他还注重对古今书法理论的学习,用书法理论指导个人的艺术创作。

  李天云

  李天云,甘肃永登人,生于1975年。甘肃省书协会员、兰州市书协理事、兰州市书协七里河分会副主席。

  其楷书典雅、古朴,渐及成熟,尤擅小楷。行书善中锋灵动,初步形成秀丽、飘逸的风格。他认为要真正潜心学习传统书法,一是要去掉不合书法要求的方法和习惯;二是要从头学会书法艺术所要求的法则和技巧。要做到以上两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临习前人优秀的碑帖法书。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