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经济发展 更要绿水青山——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原标题:要经济发展,更要绿水青山
——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风景如画的张掖湿地博物馆。经过近几年建设,张掖已成为生态文明、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记者 曹志政/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民谚实实在在证明着生态已在甘肃百姓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中国版图上,甘肃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最为脆弱的省份之一。因此,“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是党委和政府掷地有声的承诺。
画好守住“生态红线”
近日的一场春雪让整个陇原大地银装素裹,也下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但生活在甘南草原上的才让却一脸的愁容。他说:“牧场被大雪封住,所存的冬草料到了春季所剩无几。”记者在被称为“黄河水塔”的碌曲县境内尕海湖看到,这里水天一色,整个草原白茫茫一片。随着近十年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项目的实施,尕海湖的水面大面积扩容,周围草场开始丰茂。才让告诉记者,前十年草场放牧严重超载,鼠害也比较严重,再加上人为挖虫草等行为,让草原千疮百孔。现在草场恢复得很好,冬季不去外地调运草料,基本能自给自足。他还说,现在尕海湖每年都会迎来很多珍贵鸟类越冬,这是他们草原上最受欢迎的“客人”。
甘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形成了较为分明的生态格局。南部沿省界从西北到东南的带状区域,依次分布有祁连山、甘南高原、“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子午岭,降水量大,植被较茂密,是我省的主要林区与草原区,也是河西内陆河和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和涵养区,承担着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功能,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区。
甘肃也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在西北乃至全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经过艰辛的努力和诸多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我省生态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制约、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扩张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影响,加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资源开发依赖程度强,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加。作为经济欠发达、生态又脆弱的甘肃,画好“生态红线”,更要守住“生态红线”。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如何破解?
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加强生态建设始终绕不过去的难题。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会受到很大制约,不顾环境污染的发展终将会失败。”省人大代表李志勋在今年全省“两会”上谈到有关生态保护的问题时如此说。他以武威市为例,阐述了发展与保护应该并重的理念。“武威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一方面注重生态保护与治理,一方面加大节水农业和低耗能、低污染产业的发展,如今地下水位在逐渐回升,而GDP增速也在逐年加快。”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甘肃发展的未来。甘肃地处祖国西北,干旱缺水,据统计,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百分之一,且土地沙化及荒漠化问题严重,每年因干旱、风沙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为了防沙治沙,仅“十二五”期间全省就累计投入28.51亿元。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尤其像甘肃这样生态十分脆弱、干旱缺水、荒漠化严重的省份,坚持绿色引领,重视生态保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谦元认为,坚持绿色引领就是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和生态观,把不破坏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事实上,近年来,甘肃坚决克服发展中的短期行为,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任何行为和不良发展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用“加减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013年,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幕。多年来,甘肃大力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今年为例,我省将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做好生态建设的“加法”。加大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等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全面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规划。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完成营造林350万亩。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施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
同时,甘肃还将做好污染控制的“减法”。通过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巩固“兰州蓝”治理成果,提升科学化治理水平;把水环境质量目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表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破解农村垃圾污染治理难题,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尽快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加强重点防控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坚决消除病险尾矿库、堆渣场、采空区等生态环境安全隐患。2016年10月4日-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林铎在河西地区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依托区位优势,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让河西地区在全省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他还指出,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以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根本之策,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加强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全力打造全省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 胡作政
相关新闻
- 2017-03-23甘南州临潭县召开2017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县级审查会议
- 2017-03-23毛生武:牢固树立“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新理念 全力抓好整改落实(图)
- 2017-03-23张掖临泽:环保与绿化项目牵手共同打造生态屏障
- 2017-03-23兰州新区开工建设民俗文化生态观光旅游博览园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