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共享单车”竞争下半场看“裁判”
原标题:“共享单车”竞争下半场看“裁判”
作者:房清江
3月17日晚,ofo小黄车正式在兰州市安宁区高校周边投放,并快速在安宁区扩张,未来一个月内,该公司计划在兰州市区投放10万辆小黄车。(据3月19日《兰州晨报》)
3月21日,记者了解到,北上深等一线城市正在讨论制定共享单车管理规范及行业标准,其中上海有望在六七月份施行。共享单车市场竞争已经来到下半场,如何治理乱停乱放,如何满足监管需求,已经成为新的市场门。 (据3月22日《新京报》)
将快速扩张的“共享单车”竞争看作是一场比赛,的确很形象。“共享单车”经历了上半场,尽管精彩激烈,但没有“裁判”的介入,多少也显得杂乱无序。事实上,“共享单车”各平台之间不管怎么竞争,归根结底还得落脚到提供城市交通服务的本位上来,同样,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竞争,也必须落地于城市管理和公共秩序的“大棋盘”。
“共享单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问题都暴露出来,既有市场准入门槛不一的问题,如单车的硬件配置、安全标准各不相同,也有运营秩序混乱的问题,如突出的乱停乱放,给城市交通秩序与管理秩序带来紊乱,还有运营服务质量的问题,如押金标准与返还遭遇吐槽。这些问题,都说明在放手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还必须要有一只有形的手来调节并弥合市场自身难以自愈的不足,以便符合共同利益诉求。“共享单车”不可能游离在监管之外,相应的监管呼之欲出,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管理规范正在抓紧制定之中。
“共享单车”竞争下半场看“裁判”。比赛继续,认同规则是保留比赛资格的前提。不管“共享单车”管理规范如何制定,提高门槛、统一制式是必然的前提。各平台必须适应规范,补齐各种短板,如按要求配置车辆及相关设备,配合城市管理规划设置必要的停放点,配置停放管理设施和相关地勤管理人员。这些不但提高了门槛,也事实上加大了投入与运营成本,而对无限自由骑行的“收缰”,也会抵消部分租用消费。
监管的介入无疑会为竞争设置门槛和限制。这不但要求“共享单车”将在满足公共安全和城市公共秩序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服务、产品和价值,也必然要求平台的管理与运营更精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单车的利用效率。当前,“共享单车”的运维成本还很模糊,一些平台几十人管理上十万辆车,靠减损服务品质,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模式,需要从“放量”到“控量”转变,如运用大数据管理,对车辆的投放与高度进行智能精准管理,用最少的投入量获得最大的租用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间接减少管理成本的投入。
当然,竞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要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共享单车”下半场引入“裁判”,既要规范竞争,也要引导合作。如鼓励各平台共建共享单车停放点及设施,引导共同组建管维团队,摊薄共同市场成本等,在合作中竞争,让市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关新闻
- 2017-03-23评论:学校要赶快补上安全这堂课
- 2017-03-22评论:用创新意识提升城市管理生机与活力
- 2017-03-22评论:发展乡村旅游还需加强特色内外兼修
- 2017-03-22评论:垃圾处理见成效要强化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