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怀德自重 方显本色
原标题:【清风时评】怀德自重方显本色
范义
“怀德自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体会议上重要讲话中对党员、干部提出的一个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途径之一。
“怀德自重”,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怀德是自重的必要前提,自重是怀德的必然结果。相对于古希腊的政治而言,中国古代并没有明显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君臣之义与家庭之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在一种道德化的标准之下来衡量的,现实政治运作的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内在的道德规范。中国古代的政治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充满道德色彩的行政活动,要做一个自重的人,必须要以怀德为前提。从这个传统上看,“怀德自重”,既是一名党员、干部的良知、一种崇高的境界,也是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怀德自重”的境界,要真正做到为民担当、要真正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就无从谈起。
有德无才,会贻误事业;有才无德,会葬送事业;只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开创事业。当前,许多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深层次的问题还是理想信念这个灵魂和支柱发生了动摇,他们怀揣的,不是人民利益的公德,而是家庭、家族、小圈子的个人私利。
识人难,用人难,往往是难在识德上。如何考察党员干部的德行,一直是干部考察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在干部选拔任用这个入口关,一些地方和部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才轻德、以才蔽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在有些地方或部门,在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学的考核中,往往只注重对干部的实绩表现运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而对党员干部的德行考评机制还不够完善,致使一些品行不端甚至道德败坏的干部反而得到高分,获得正面良好评价。看政绩不看口碑,会伤害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怀德自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怀德”的理想化程度不可能一蹴而就,真正的怀德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久久为功的锤炼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员、干部“怀德自重”的意识和行动自觉,一方面,是在他律上要坚持制度先行。制度安排是怀德秩序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怀德的提升都必须通过制度化来实现,要制定评估考核指标,尽可能体现针对性、操作性。
另一方面,要在自律上下苦功夫。内省不疚,何忧何惧?通过勤于学习吸取营养,启迪思维,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公仆意识。敢于自我批评,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分清是非边界,党员干部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检讨、自我调整、自我约束,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境界,这样方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相关新闻
- 2017-01-05【清风时评】营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环境
- 2016-11-03【清风时评】学习,关键是心要到位
- 2016-10-20【清风时评】把信念之根扎得更深
- 2016-10-13【清风时评】严明纪律确保改革蹄疾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