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避霾游”不过是一个商业噱头
原标题:“避霾游”不过是一个商业噱头
作者:吴龙贵
进入冬季以来,雾霾侵袭我国数十个城市,逃离“雾都”去疗养,成了不少都市人的新选择,进而催生了“避霾游”、“洗肺游”等健康旅游热点。
(据1月15日《工人日报》)
雾霾肆虐,与雾霾相关的信息总是吸人眼球。在此语境下,“避霾游”的应时而生,就如同一根救命稻草,让人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也迅速成为旅游市场上的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
只是,剥去华丽外衣,“避霾游”终究会露出其商业噱头的内核。它不曾改变任何东西,充其量不过是借力“雾霾”的一场营销。泰国、日本、印尼、澳大利亚、马尔代夫、新西兰、毛里求斯、塞舌尔,据说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避霾目的地。显然,这些高大上的“避霾”之地,只有少数人才能消费得起,与绝大多数人是无缘的。而对于这些有消费能力的中高收入群体,出国旅游本身就是内在需求,他们并不在意有没有雾霾,该消费就消费,只不过出国旅行的时间长短和频次略有不同罢了。
问题还在于,“雾霾”是你想避就能避的吗?以“避霾”为目的出国旅游,毕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游完了你最终还是得回来。雾霾避无可避,我们唯有直面。雾霾唯一让人不讨厌的地方,就是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是达官显要还是平头百姓,只要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就得接受相同的命运。富人可以住在环境更好的房子里,可以购买最先进的空气净化器,可以选择出国旅游,但这种种努力在雾霾面前,不过聊胜于无,谁也不比谁更有“免疫力”。
所以,仍然要重申那句话:最可怕的不是雾霾,而是对雾霾的习惯和麻木。治理雾霾需要时间,但是我们的态度却可以影响到治理的决心和魄力,从而决定治理时间的长短。“避霾游”只是一个商业噱头,这并非不可以理解,需要警惕的是,我们千万不能在这种人为制造的幻觉中麻木,从而失却了表达不满和愤怒的冲动。
相关新闻
- 2017-01-17评论:不要成为“微信医生”的待宰羔羊
- 2017-01-17评论:两起“乌龙”大不同
- 2017-01-17评论:发个工资要这么高调吗?
- 2017-01-17评论:“暖心备注”的A面与B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