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临夏

丹心为民领头雁 ——记临夏州和政县买家集镇石咀村党支部书记杨希华

17-01-10 11:26 来源:民族日报 编辑:宋芳科

  天地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一片片绿油油的冬小麦随风摆动,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道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整洁的新农村错落有致,欢快热闹的文化广场,洋溢着幸福笑容的村民……虽是初冬季节,但走进和政县买家集镇石咀村,犹如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提起石咀村的巨变,村民们首先感谢的是他们的带头人——石咀村党支部书记杨希华。杨希华自上任以来,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兴产业、靓村貌,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推动了全村和谐发展。

  石咀村坐落在太子山脚下,自然条件艰苦,曾被当地村民称为“黑干腿”。杨希华当上村支部书记后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他积极向镇党委汇报争取,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改善。从整修道路、危旧房改造到电网改造等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2012年,在帮扶单位甘肃省信用联社的帮扶下,新建了投资99万元、占地4.5亩、有18间办公室的“六位一体”村级活动场所,彻底改变了村级办公条件,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水平。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自从杨希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率先带领大家学习理论政策、实用科技、市场经济知识,从班子建设入手,进行支部“两委”的工作、作风、思想整顿,要求“两委”成员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他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利用“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方式,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激发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2015年,石咀村被列为精准扶贫贫困村。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在群众家中,他认真倾听致贫原因,详细记录实际困难,及时向镇党委汇报,在县、镇两级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制定出符合农户实际的脱贫方案。该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结合整村推进项目,整合部门资金,总投资500多万元,扎实改造基础设施。硬化通社道路3.53公里,修建幼儿园1所,改造危旧房52户,修建便民桥2座、暖棚109座,建造垃圾台4座,为109户贫困户每户投放基础母羊4只,解决互助社入社资金1000元;在买大路沿线安装太阳能路灯107盏。2015年底,石咀村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镇党委领导和杨希华的带领下,石咀村被评为全州精准扶贫示范村。

  “我活了50岁,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这要感谢政府和我们的杨书记。杨书记当了16年的书记,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我们村民,我们很感激!”村民张林说。

  东家进、西家出,一辆摩托车、一个文件袋是陪伴杨希华多年的家当。骑着这辆摩托车,杨希华走遍了石咀村的角角落落,到处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村里发生矛盾纠纷他第一个赶到,村里有婚丧嫁娶主动上门帮忙,按他的话说村党支部书记就是村里的主心骨,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去操心。他也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做,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不会忘记你。

  买家集镇党委书记马彦伟告诉记者,杨希华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当中,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团结和带领班子一班人为石咀村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的带领下,石咀村从边远偏僻的贫困村变成各项工作中的先进村,被评为全州“双联”行动先进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杨希华,一个对家乡倾注深情的普通党员,视村民为衣食父母,以村民利益为根本利益,把共产党人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群众的心田。

  如今的石咀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邻里之间友爱和善,农家院里笑语连连,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文明和谐气息蔚然成风,一个“魅力”新农村正在逐步建成。

  (记者马姝娴 陈礼娟 通讯员 马成良 张晓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