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金城散发“如兰之香”气质(图)
原标题:文化惠民金城散发“如兰之香”气质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0/021/00300002171_a6492dfb.jpg)
制图:杨加丽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0/021/00300002172_05e248f9.jpg)
市民在桥梁博物馆参观首席记者马军摄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0/021/00300002173_18c9960c.jpg)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0/021/00300002174_5c6f55e6.jpg)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0/021/00300002175_a68360b2.jpg)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0/021/00300002176_f3a77b25.jpg)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0/021/00300002177_35a5a720.jpg)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0/021/00300002178_6496c5d0.jpg)
近几年,一个美丽的“如兰之州”画卷在人们眼前铺展开来。《百家讲坛》名嘴郦波这样解读“如兰之州”,“《易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同心之言,其臭(臭同嗅)如兰’。这个‘兰’字特别好,是说仁人志士、读书人身上的一种芬芳的气质,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主要看气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文化部门的努力下,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一项项重大举措的落实填写在“利民”和“惠民”工程的答卷上,赢得了民心,收获了信任,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让这个城市的气质散发出“如兰之香”,千家万户共享“文化软实力”带来的无穷魅力。
“金城讲堂”让兰州更有气质
2016年3月26日,兰州市委宣传部抛出了一个“重量级大礼包”,由其主办的“文化兰州,全民共享”公益项目系列活动——“金城讲堂”在兰州拉开帷幕。开山首讲就邀请了我国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先生。
家住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的中学老师徐大成是一名文学迷,也是贾平凹的粉丝,家中罗列着贾平凹的大量书籍。读书,写作,安静的生活,他从未想过能有一天在自己的城市和偶像邂逅。“我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抢到了一张门票,当时既惊喜又意外,非常期待和贾老师见面,甚至觉得自己是在圆梦。”很快与偶像见面了,徐大成甚至勾勒过贾老师的形象,“应该很深沉,普通话很标准,上台会穿西装”。直到在金城大剧院亲眼见到贾平凹,徐大成在内心惊呼:“贾老师原来一点没架子,而且不会说普通话。”原来,大家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遥不可及,反而更像一个老朋友,他用最接地气的方言和经历聊文学,聊写作,聊一个写作者的心路历程。
截至11月份,徐大成又陆续听了多期“金城讲堂”,著名作家余华带来了主题为《写作中的虚伪与真实》的精彩演说,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为兰州市民献上了主题报告《中国文脉与丝绸之路》,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作了《讲述中国与对话世界》主题报告……他们妙语连珠,字字珠玑,解读西北,重读兰州,探索这个丝路重镇的一切未知。
“通过‘金城讲堂’我了解到,这些名家并不眷恋自己成名的过程,反而更在意如何坚守自己的内心,创作出更真实、更深入人心的作品。我意识到‘如兰之州’的旅程似乎才刚刚开始,眼前的这些大家好像与自己生活了36年的城市气质有了相通之处,我们用西北特有的风骨执着
地打造自己的风格,我们让文化把这个城市武装成一本书,它特有的墨香吸引着想走近、想了解这里的人民,也让家乡人有了自豪感。”徐大成这样描述自己的感觉。
利民惠民活动齐头并进
“以前外地朋友短期造访,我总是为带他们去哪里游玩发愁。作为一名兰州人,这是一个尴尬的问题。我想让人读懂这个城市的气质和底蕴。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区就是兰州文化纵深的缩影。”个体老板古先生已经把这里确定为外地朋友来兰的必看景区,“目前还没有差评的,全是好评。”
朋友的好评是怎么来的呢?古先生用了一个词语——体验度。中国兰州秦腔博物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兰州彩陶馆、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兰州文化体验馆转下来,朋友们都会说一句话:“没想到,兰州这么有文化,以前怎么没发现呢?”这缘于各馆在展现兰州“气质”时下的工夫,“非遗馆就很有意思,非遗项目蜡像真实再现,人物惟妙惟肖,一路走来,兰州老街似乎再生。中山铁桥知名度很高,但它们的历史却少有人知,桥梁博物馆里有它的前世今生。新桥,老桥,流光夜色,朋友们不禁脱口而出,“兰州更像是桥都”!黄河水孕育了智慧的人们,纯手工制作的“羊皮筏子”在这里不仅能观赏,还能乘坐体验黄河搏浪的刺激。视觉、触觉和感官都收获满满。
记者了解到,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区其实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冰山一角”。此外,我市所有公益性文化场馆(室)已全部实现免费对外开放,并且利用各种功能开展公益性培训、展览、讲座、文艺表演和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乡镇综合文化站举办公益性讲座、培训、辅导和展览宣传。
目前,全市文化馆内设文艺辅导室、舞蹈排练厅、摄影室、各种器乐声乐排练厅、书画展厅等功能室,每年举办各类文化培训10万人(次);图书馆已建成电子阅览室、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借阅室、多功能厅、地方文献室及报告厅等,阅读座位达3000个,每年服务读者达到10万余人次;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藏品总量达1万余件,建成的文物精品展厅接纳能力达到了每年15万人次。
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陶明贵告诉记者:“文化政策的落实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文化利民、惠民,让老百姓共享文化软实力带来的‘红利’和‘便利’,这是党和政府近几年亲民政策、爱民政策的体现,也是‘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
有平台有舞台“幸福指数”爆棚
“退居二线也能焕发出光彩,这对一名艺术从业者是最大的收获。”采访国家一级演员、兰州市音协副主席、兰州群星舞蹈团团长霍玉焕时,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舞台还能延伸到国外甚至获得了奖项。“2015年我们代表甘肃参加俄罗斯国际民间艺术节获“群星大奖”;同年又参加英国举办的第51届白金汉国际民间艺术节获唯一的大奖“特别演出奖”。我想之所以群星艺术团能脱颖而出,最重要的一点是,市政府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保障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演出中去,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偷懒、怠慢,必须全力以赴。”“政府搭建了平台,我们才有施展的空间,才有发光的舞台。在俄罗斯巡演时,只要看到五星红旗出现,观众席上就有人高呼‘chinachina’。作为一名兰州人,作为艺术团的一员,我感到十分骄傲”,说起出国演出的一幕,霍玉焕幸福感爆棚,脸上总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近两年,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扶持群众自发文艺团队。目前全市有群众自发文艺团队500余支,金牌团队9支,银牌团队23支,铜牌团队38支,骨干团队61支;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文化西进’工程,组织金牌团队兰州群星艺术团先后赴波兰、俄罗斯和英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并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演出活动。”采访中,陶明贵对群团艺术能走上世界大舞台非常欣慰。兰州晚报记者高宏梅
相关新闻
- 2016-11-24兰州榆中:讨要宅基地被拒 姐夫告了小舅子
- 2016-11-24不听劝强行冲卡 交警冒险截住疯狂危化车
- 2016-11-24312国道兰州永登县柳树乡境内:两车迎面相撞一人当场身亡
- 2016-11-24兰州:小货车突然自燃 消防员15分钟灭火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icon-weibo.png)
![中国甘肃网微信](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icon-weixin.png)
![甘肃头条下载](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icon-gansutoutiao.png)
![甘肃手机台下载](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icon-shoujitai.png)
![微博甘肃](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icon-weibogansu.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