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正文
投稿

兰州市西固区上车村:“四心”工作法建设美好新农村

2016-10-18 09:06:0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上车村—— “四心”工作法建设美好新农村

  记者董 永前 文/图

  达川镇上车村位于西固区最西端,距城中心35公里,共有农户340户,总人口1359人,有党员55名,耕地总面积1400亩。近年来,村支部立足“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工作理念,按照“五好”党支部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转变观念,开拓进取,以“四心”工作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好新农村。

  1

  解决难题有决心

  “稳定大于一切”。十多年前,由于村“两委”班子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导致“两委”班子与群众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该村正常工作的开展和全村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2008年,新一届村支部班子上任伊始,就组织了班子成员挨家挨户与村民谈心了解情况,听取群众对村上的建议意见,梳理汇总后,制定了班子的中长期工作计划。同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设置党务、村务公开公示栏,坚持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实行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并将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促使村“两委”工作的透明度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使村级阵地成为村务公开的发布点、民主活动的议事堂。

  团结问题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发展问题就成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上车村达家台有耕地近800亩,农业灌溉用水为达川镇电灌站三级提灌,渠道基本上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土渠,跑、冒、渗、漏现象十分突出,不但额外增加了群众的生产成本,还严重制约了全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户大多只愿种植小麦、玉米等一些需水量较少的农作物。针对这一现象,尽快硬化渠道,发展高原夏菜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成为支部班子的首要任务。为此,支部书记先后多次向区国土局和水利局协调争取,最终通过基本农田改造项目和节水灌溉项目,先后共计投入资金近80万元,对达家台8000米农灌主干水渠进行了U型槽补砌硬化,彻底解决了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2

  发展产业增信心

  解决了水利基础设施的瓶颈问题后,上车村支部积极引导鼓励农户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先后组织成立了西固区绿源蔬菜产销合作社等3家种植合作社,引导农户每年种植精细高原夏菜近500亩,年产量近2000吨。同时,村支部又积极动员本村村民陈文海投资新建了年储藏量达6000吨的兰州霖峰蔬菜保鲜库,有效解决了蔬菜销路问题,为种植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基础。

  针对全村肉羊养殖量较大的现状,村支部动员养殖户成立了西固区铭达养殖等3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大提高了全村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低于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为充分发挥村支部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基层组织的“造血”功能,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村支部在全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组织和引导农户率先开展“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完成了协会章程的制定,组建了理事会、监事会等工作机构,登记会员30余名。

  3

  改善环境赢民心

  村民出行是困扰上车村民的又一大难题,虽然在1998年村里多方筹措资金硬化了近2000米主干道路,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全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此,上车村支部以联村联户为契机,在积极向联扶单位公安分局争取资金16万元的基础上,多方争取资金60万元,于2015年对村里近3000米11730平方米村道小巷进行了水泥硬化,从而使全村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境,从而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道路硬化了,但群众的夜间出行安全问题随之而来,支部班子经过讨论后,通过向财政部门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6万元,又多方筹措了16万元,在全村安装了64盏新型太阳能路灯,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出行不方便的问题。

  2016年,镇政府组织各村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村党支部克服资金困难的现状,先后组织车辆15台次,对全村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清理,共计清理垃圾近200吨,彻底解决了农村垃圾遍地的“顽疾”,并为全村每户配置了1个垃圾桶,实施垃圾村集体集中收集、统一清运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模式。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建立党员环境卫生“责任区”,设置党员“责任牌”,详细写明党员责任人的姓名及管理区域和职责,让每名党员带好头、作表率,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体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效果。

  4

  筑牢堡垒强核心

  群众的生产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充分发挥村级活动阵地的综合功能,使活动阵地真正成为“村民之家、党员之家和村干部之家”就成了支班子的核心任务。但钱的问题怎么解决,又成了上车村支部的头疼问题。经过多次与区供销联社的协调争取,在其帮扶下村上又新建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村级办公阵地和文化广场,办公阵地设有党员活动室、综合办公室、档案室、接待室、书记、村主任办公室,财务监督室,帮扶办公室、“农家书屋”等办公用房十余间,活动广场安装有健身器材24套,篮球架1座,乒乓球台面2套。随后,村支部又积极争取资金20余万元,建成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改造了村务大厅、村级医疗卫生室,极大地改善了村民日常办事环境,提升了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水平。

  为不断加强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支部从党员发展入手,严格按照镇党委实施的党员发展全程纪实要求,将党员发展工作流程明确划分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接受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四个阶段和提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政治审查、组织谈话、入党宣誓等23个关键环节。按照记实严格落实“一事一记”、“一步一审”、“一人一册”,将党员基本信息、培养、考察、公示、票决等重要情况准确记录到《发展党员全程记实手册》中,使发展对象状态和发展工作情况一目了然,确保将致富带头人、优秀年轻干部等先进分子发展到党员队伍中来。同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亮明身份、公开承诺、示范带头、接受监督”为主要内容,在每户共产党员家门口悬挂“共产党员之家”,为全村党员配发党徽,引导全村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做一名合格党员。并将反馈的情况纳入党员日常管理,采取月通报、季考核、年评定的方式对全村党员进行管理,促使“先进亮相、后进曝光”。

  上车村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是达川镇党委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的结果,是村支部和全体党员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生动体现。今后,上车村党支部将继续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齐心协力、求真务实,为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正在不懈努力。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精彩推荐

2016’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专家论坛举行

10月12日下午,天庆国际大酒店2号楼礼堂气氛热烈,掌声不断,2016’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专家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