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医卫 正文
投稿

甘肃省首家减重门诊落户兰大一院 61位“胖友”科学减肥“美回来”

2016-09-05 16:42:5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刘华男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袁文臻医生坐诊。兰大一院供图

  体重体脂计算软件

  原标题:甘肃省首家减重门诊落户兰大一院61位“胖友”科学减肥“美回来”

  中国甘肃网9月5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记者 赵汇) “我喝水都胖!”“真心想减肥,可根本不想动啊!”“健身一停止,体重就反弹。”身边每个“胖友”都声称脂肪赖上了自己,但原因却五花八门,几乎涵盖了基因、饮食、运动等方方面面。

  从医学角度看,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在公众视野里,作为疾病的肥胖依然面目模糊:很少有人悉知肥胖的医学诊断标准,更不具备管理生活方式、预防肥胖发生的足够意识和知识。

  一个多月前,近百名“胖友”问计甘肃省首家减重门诊,体验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路径。目前,61人的体重已明显下降。

  1减重门诊落户兰大一院

  故事要从今年2月说起,那时岳炜(化名)的父亲因胃癌住进了兰大一院肿瘤外科。好在发现及时,手术顺利,恢复不错。陪伴父亲复查时,主管医生、副主任医师袁文臻博士打量着岳炜说:“腰围不能再长了,注意运动啊”,岳炜赧然一笑。

  胖,不全怪岳炜。记忆中,父亲一直被邻里夸赞“富态”,母亲、姐姐也都不瘦。高中时,岳炜的身材开始野蛮生长,最重时186斤。

  减重的决定是考虑了几天后才做的。认为减肥只是心血来潮注定半途而废的言论,从来都不少见。这次让岳炜下定决心更多是出于对减重指导医生、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袁文臻的信任。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委员会委员,数月前,袁文臻与全国66位医学营养专家一道推出了我国首部医学减重“国标”——《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全国39所试点医院同步开设医学减重专病门诊,推广科学减重路径。自此,甘肃省首家减重门诊应运而生,落户兰大一院,兼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的袁文臻亲自坐诊。

  体脂秤连接着计算软件,上秤片刻,手机屏幕就读出基础数据:1.72米,体重91.8kg,BMI(身体质量指数)指数31%,体内脂肪比例35.6%,肌肉比例43%。再次确认出于“自愿”的原则,35岁的岳炜正式入组免费体验为期1个月的医学减重。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同一时间,北京协和医院、北大第一医院等39所医院按照统一流程在全国范围共招募百名“胖友”进行规范的医学营养减重治疗。如此大规模组织医学减重体验,在我国尚属首次。

  通常,申请入组的体验者会被反复询问“未来一个月不会有夜班、外出吧?”“会不会有推不掉的宴请、酒场?”

  “用心躁”就无法“用心一”,袁文臻主任告诉兰州晨报记者,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体验者重返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需要医生制定的专业减重方案,更重要的是,体验者要确保付诸实践并持续下去。总之,规范减重不仅要“迈开腿,管住嘴”还要“安住心”。

  承诺严格执行方案后,体验者还需记录饮食和运动日记,违规将被终止减重程序。

  2 “搞掂”首餐体会不易

  正式签订减重体验协议后,岳炜得到了一份专业的饮食指导方案——8:00:早餐(代餐);10:00:水果200g;11:30水:300毫升;12:00午餐:谷薯类50g、肉蛋鱼1个鸡蛋+50g瘦肉、油脂类5g食用油、蔬菜250g;16:30加餐(代餐);18:30晚餐:谷薯类25g、豆制品150g、油脂类5g食用油、蔬菜250g。

  7月12日,是他的首个医学减重体验日。早餐是一杯由门诊专供的膳食纤维与乳清蛋白粉冲剂。岳炜品尝后评价:“香草味,口感不错。”

  准备午餐时,他才体会到了规范减重的“不易”。在那之前,岳炜的厨艺在亲朋中久负盛名,以红烧肉、宫保鸡丁闻名的“岳氏招牌菜”油重、味厚、下饭。半个小时,轻松搞掂三四道喷香浓郁的菜肴不在话下。

  而这天,滚油翻炒的爽快被前所未有的憋屈替代——每种食物都要称重,凭感觉抓过“少许”菜肉,一上秤统统过量,反反复复称重让人抓狂,1汤勺植物油的定量更令他手足无措。忙活了好久,终于“合规”的午餐品种还算丰富:一只茄子51.1g、一个西红柿171.7g、香菇30.6g、胡萝卜80.3g、豆角42.3g、小油菜50g、面条41g、瘦肉72g、木耳4.6g,将这些食材做成一碗450g的烩面,1个半小时过去了。有了之前的教训,晚餐他做了相对容易操作的凉拌菜。临睡前,他记录下了运动记录:“晚饭后,快走6公里。”躺在床上,岳炜琢磨以克计量的食谱,“会不会低血糖?会不会晕倒?”

  3精算美食让减肥不再饿肚子

  “竟然不饿!”第二天一早,岳炜想起了昨晚的胡思乱想,哑然失笑。几天后依然没有任何不适,他迫不及待地将感受发到了兰大一院减重门诊专设的“萃英减重”微信群,很快引起了大伙围观。“真的可以减下去,我之前按袁主任的方法减重,不到一周减了4公斤”;“这方案很适合我,一点都不难,人也很轻松”;“群里的小伙伴要加油!”在微信群里,岳炜得到了更多同伴的支持。

  随着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如何让科学的声音不被噪音甚至谣言所淹没,是传播面临的最大问题。

  微信群里“福利”满满,每天都会更新着专业减肥知识。遇到拿不准的问题,群友还会共同讨论。某个偏激的减重“个性化方案”有时会引发一些因为理念不同而导致的分歧,专业医生就会适时登场,把脉指导,厘清减重的误区,健康的空间撑得越来越大。

  人对食物的需求不仅是果腹和生存,食材的新鲜与营养搭配是488位群友的热门话题。他们分享着制作营养餐的心得,从焯、蒸、炖、拌的烹饪方式到调味料、食材的选择甚至锅釜炊具的使用不一而足……

  一周后,岳炜对精算下美味饮食的烹制已驾轻就熟。

  4 61人成功减重

  一笑起来,眼睛就没了,这让很多“胖友”有种莫名讨喜的感觉。然而,生活向他们展开的并不是一张笑脸。当“胖子”的形象固化后,不少人开始变得浮躁、焦虑,更易沮丧和内疚。

  陇东小县城的李引娣(化名)向袁文臻发来求救私信:“实际上,由于肥胖我受过很多伤害和嘲讽,对生活失去了信。”1.68米、165斤,38岁的她患有多囊卵巢。对于婚后多年未育的家庭来说,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在袁文臻的鼓励与指导下,7月17日,李引娣踏上了人生第一次规范医学减重之旅。5天后,她减重4斤;20天后,瘦身8斤。

  1900公里外,患有II型糖尿病多年的新疆姑娘章洁(化名)经远程指导在规律饮食、运动后的18天瘦身10斤。

  一个月体验结束时,岳炜的体重下降7.8kg,腰围减了7cm,体内脂肪比例降至30.4%,肌肉比例上升4个百分点。同期,近百位胖友分别接受了“膳食评估”、“营养咨询”、“体成分测定”以及“减重食谱”和“运动处方”的指导,当中61人体重明显下降。

  每一次与体重搏斗之后,减重者都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成长。现在的李引娣每天少食、运动,远离零食,坚持锻炼,她向袁文臻表达着自己的感激:“有您的帮助,我相信自己能够瘦下去,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

  5赢回隐形的价值

  有群友发现袁文臻主任是位肿瘤外科医生。“您为什么热衷减重这件事?”答案很简单,在听了太多肿瘤病人的叹惜后,他开始认真思考慢病预防。早在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正式认定肥胖症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癌症与肥胖程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在超重人群当中BMI(身体质量指数)越高,肿瘤以及其他慢病风险也变得越高。

  如今,袁文臻坚持每周三下午坐诊减重门诊。为了保证质量,他规定自己至多看6个胖友(一位需要大约半小时),并且不开减肥药。挂号费一位6元,坐诊3个多小时共计36元,就是这位医学博士的收费。他对此不以为意,“如果能够帮助这些慢病的‘预备队员’规范减重,从而少放一个支架、少做一个手术、减少长期服药、甚至挽回一条生命,隐形的价值不可估量。”

  前不久,袁文臻在《医学与哲学》杂志撰文《减重治疗的伦理思考》表达生命之思与医学之悟:“医疗消费迅猛膨胀并趋无限,再多的财富也会被这个‘无底洞’吞噬干净。肥胖防治的关口前移,修补破碎的服务链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刘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