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霞
2016年,甘肃省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生产端发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形成“供需匹配”的经济新结构。改革的重点是,从三次产业入手,多层面、多路径改善供给结构,促进甘肃经济中高速增长。
清理“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为优化供给结构腾挪空间。这是从产业层面优化供给。目前甘肃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一方面,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导致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降、经济下行。这些产能过剩企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经济发展,还会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风险。但另一方面,高端制造业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供给却严重不足。同时,还有110余户负债超过1500亿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僵尸企业”吞噬流动性,挤占信贷资源和市场信用,拖累整个产业。因此,去产能和清退“僵尸企业”是甘肃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一是要将价格调整、企业整合淘汰、借助“一带一路”拓展外部市场作为去产能的主要方式。二是要将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八大行业作为去产能的重点领域。三是要把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具体操作路径以推进产业重组为主要方式,兼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四是政府要主动从市场干预中退出,利用市场的力量强行去杠杆,清退“僵尸企业”,改善产业供给。五是企业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简政放权,放松管制,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让企业释放活力。这是从政府层面消除供给约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松管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微观经济事务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管理与干预,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为经济松绑减负。通过简政放权,把原来政府掌握的权力放给市场、放给企业,让企业权力大起来,让市场活起来。政府职责要定位于制定好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打好“组合拳”,降低企业成本。这是多部门综合发力改善供给。降低企业成本,既需要企业自身加强管理,采用新的技术,实行集约节约生产和经营,也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要清费降税,降低财务成本。三是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降低劳动力成本。四是要深化金融改革,降准降息,规范股票市场,降低融资成本。五是要降电价,降低生产成本。六是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降低物流成本。
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从调控层面消除供给制约。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既能带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许多下游产业发展,拉动装修材料、电器、轻工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并能化解这些行业的产能,促进相关服务业和金融业务拓展,又能有效拉动就业,更能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让缺乏相应市民权利的城镇常住人口真正定居下来。因此,2016年甘肃房地产政策的核心是购买存量,消化库存。一是鼓励房地产企业适当降低房价,尽快消化库存。二是改变保障房供应模式。政府可收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用房,同时逐步弱化扩大供给的措施。三是通过信贷融资政策、公积金政策和交易税费的进一步调整等措施,继续强化扩大需求的措施。四是增加城市开发中住宅用地比例,降低购房成本。五是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一是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二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引导土地股份合作制,让农民以入股形式参与分红,调低人们对流转土地租金上升的预期;促进农业机械化,以机械替代劳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四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将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用政策调动农民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实现甘肃经济中高速增长做出更多贡献。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发挥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文化、金融、旅游等领域的需求;将科研咨询、休闲娱乐、养老保健、体育等产业作为第三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促进电子信息消费、农村服务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的力度,继续保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政府要有责任担当,不断增加公共产品,做好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重点解决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城乡分布不均的问题。要认识到增加公共产品、做好公共服务,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也是通过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助力甘肃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引擎之一。
(作者单位: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