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正文
投稿

为绿色梦想插上信息化翅膀——甘肃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纪实

2016-01-28 08:23:1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杨亚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为绿色梦想插上信息化翅膀

  ——我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纪实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放归自然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骆驼佩戴GPS项圈,并开展针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的红外相机监测,为保护区发展提供了直观有效的科学依据。(资料图片)通讯员 姜雪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森林资源监管系统基站,实现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控,有效提升了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能力。(资料图片)通讯员 张雪霞

  记者 陈泳

  我省是国家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一直以来,我省与林业有关的信息化技术和应用水平还相对落后,林业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将信息化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构建“工业化、农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新四化的战略决策。国家林业局也于2011年3月印发了林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目标。

  面对国内林业信息化发展的契机,省林业厅决定成立全省林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全面启动实施全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由此,拉开了我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幕。

  基础建设从“零”起步

  受自然条件、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在许多人看来,就如同护林员巡山得依靠双腿、林场职工栽树得依靠铁锹一样,林业建设似乎只是深山老林里的体力活,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联并不明显。

  “以前,许多厅直单位有电脑没宽带,单位之间的文件传递只能通过传真或是邮局寄送。许多自然保护区、林场的护林防火全靠人力,没有基本的电子监控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林业综合管理、资源监管、数据分享都无从谈起。2010年,我省林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排名在全国位列倒数第二。”省林业厅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吴克明说。

  空白的画布更容易描绘美丽的图画。近年来,我省林业部门后发先至,在顶层设计、机构队伍、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12年,甘肃林业结束了没有门户网站的历史,甘肃林业网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审批和办理有关业务和在线交流服务。网站年均发布信息1万余条,总点击量超过800万人次,在线办理各类事项3281条,及时为社会大众、基层林业单位和林农提供了需要的信息,有效地展示了我省林业的形象,提升了甘肃林业的社会影响力。

  吴克明介绍说:“我们还开发建设子站114个,整合各地各单位75个网站,形成甘肃林业网站群。目前,全省14个地市州、87个县市区林业部门和26个厅直单位,以及63个林技站、森林公园都建立了网站。”

  打开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网站,林果产业、科技推广、实用技术等板块大量的信息便跃入眼中,信息更新速度快,浏览方便快捷。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网站还特别设置了一个科技成果展厅,像科技推广服务、林果产业建设、论文专著等与甘肃林业科技有关的信息在这里应有尽有。

  “我们单位主要是从事林业科研与科技推广,但以前连一条网线都没有,有时一封电子邮件都发不出去。”林业工作站管理局信息科科长李建红说:“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单位拉上了宽带,建设了网站、视频会议室,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全长600多公里,地跨武威、金昌、张掖三市的8个县区,管辖面积为260多万公顷。保护区下设的22个自然保护站分布分散且多处于相对偏僻的林区,这种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保护区内信息资源的共享,从整体上制约着保护区管理能力的提高。

  曾参与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李元宏说:“管理面积大、管理难度高,在这些因素的倒逼下,祁连山保护区较早就开始探索信息化建设。在全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开后,保护区对原有的信息化资源进行了升级改造,22个保护站也建设了网络,配备了信息化办公设备,进一步提高了保护区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我省林业信息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排名由2010年全国林业厅局倒数第二跃升为2014年的第八名。

  全力打造“智慧林业”

  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全省林业行业迅速进入了自动化办公新时代,同时,信息化应用开发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在林业核心业务中应用不断深入。其中,省林业厅建成了林业政务短信平台和纪检、监察、人事、应急、财物、保密、防火、公文传输8个业务专网,建立健全了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全省林业信息化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吴克明说:“我们还建成了覆盖14个市州林业局、21个厅直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加快了交流,减少了会议开支。在‘十二五’期间,节约办公成本近500万元。”

  “十二五”期间,全省林业信息化建设投入2.7亿多元加强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林业单位中79.6%的工作人员拥有专用的办公计算机,66.8%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常用办公软件。

  林业信息化网络体系的形成,不但使林业行业内部交流提速,也使得林业管理水平迅速提升。祁连山保护区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数字祁连山”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建设保护区森林资源数据库、应用服务平台、业务应用平台三大系统。保护区把“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积极开展了保护区资源数据调查、收集、整理等工作,获取了森林和湿地资源现状基础数据以及祁连山冰川、气候、水文及地质环境等方面的部分地理信息数据。

  李元宏说:“现在,只要打开电脑,我们对祁连山保护区的每一片森林都能‘了如指掌’。如果没有信息化建设,数据库的建立根本无从谈起。”

  基于信息化平台,当前,全省林业部门已陆续建立各类数据库41个;建成了祁连山、兴隆山、莲花山、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监测监控指挥平台;开发了“甘肃林果网交易平台”、“甘肃荒漠种子植物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油橄榄信息资源平台”、甘肃网络森林医院、全省林地“一张图”等网络系统。

  探索甘肃“互联网+林业”

  2015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我省林业部门又开始了“互联网+林业”的探索。

  省林业厅副厅长张肃斌认为,“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平台,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一种新的行业生态。他说,甘肃在“互联网+林业”领域,已经探索开展了一些工作。比如“互联网+行政审批”,有了“甘肃林业网上办事平台”;“互联网+林业灾害应急”,有了“甘肃网络森林医院”;“互联网+林业资源管理”,有了“甘肃森林资源管理系统”;“互联网+林业监测监控”,在祁连山、兴隆山等保护区建立了智能化的林业资源监测监控系统;“互联网+林业产业”,同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展开了合作,正在建立甘肃特色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据了解,针对甘肃“互联网+林业”工作,省林业部门下一步将构建“互联网+林业”综合管理平台、发展“互联网+林业”资源监管体系、推进“互联网+林业”产业智能化等6个方面作为努力方向。推进全省林业大数据应用公共服务,促进信息化与林业的有效对接;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林业监管立体感知发展新模式,实时获取林业资源数据,为宏观决策提供及时、精确的林业资源数据支撑。

  张肃斌说,甘肃是林业产业大省,农民年人均林业纯收入占总收入的22.4%。发展智能化的林业产业,带动林农脱贫致富的空间很大。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的林业产业管理新模式,还能提高经济林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促进林业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此外,甘肃的苹果、核桃、花椒、葡萄、枸杞、桃子等林产品,在产量、品质等方面从全国范围看都很突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让全国的老百姓享受到甘肃高质量的林果产品。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杨亚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