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祝县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纪实
昔日饮水困难的旦马乡大水村,如今,全村116户群众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水村。
从挑水拉水到吃上自来水,饮水环境发生巨变的,在天祝县并非大水村一个。近年来,天祝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灌溉、农业节水等农村水利工程,惠及全县广大农牧民群众。
引水调水提高保障能力
2013年6月开工的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规模之大、受益人群之多、投资金额之多,在天祝水利项目建设史上并不多见。天祝人民更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把金钥匙”。
多少年来,天祝县南阳山片因为缺水,95%的土地无法得到有效灌溉,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在中央、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天祝县委、县政府积极谋划和实施了这项集移民搬迁、生态保护、小康建设、维护稳定于一体的惠民富民综合工程。该工程投资4.17亿元,计划修建引水枢纽1处,提水泵站3处,配套机电设备12台(套);敷设提水管道19.87公里、灌溉供水管道44.19公里、人畜饮水供水管道70.39公里。工程实施后,可从跨度40多公里外的金强河每年向南阳山片提水3080万立方米,解决项目区现有2万人及3万生态移民的生活用水、10万亩设施农牧业生产用水和5.7万亩饲草地灌溉用水,还可兼顾农畜产品和饲草料加工业用水。如今,通水后的南阳山片14万亩土地得以灌溉,7个移民点正在建设,近2000套住宅已经建成,大批高深山区群众正在陆续搬迁,一座高原新城正在南阳山片日渐形成。
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的实施,大幅提高了天祝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
这样的工程在天祝并非孤例。
2015年5月开工建设的二道墩水库工程总投资8555万元,计划新建注入式水库1座,设计总库容为146万立方米,2016年建成后可有效缓解金强河断流期间南阳山片移安置区生产生活和水源问题,并在干旱年份保障移民安置区生活和农业灌溉基本用水需求。
此外,2013年4月开工建设的石门河调蓄饮水工程,也是天祝县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骨干水利工程。2015年10月,这项总投资2.51亿元的工程已全线试水成功。工程建成后,可满足天祝县宽沟、水泉——上滩两大工业园区、1.5万亩牧草和沿线农村人畜饮水用水需求,同时可为县城居民提供备用水源。
安全饮水有效改善民生
日前,记者见到赛什斯镇先明峡村村民王华福时,他正在接自来水,而他以前用于挑水的扁担则静静地“躺”在角落里。“过去吃水全靠它,现在用不上了。”他说,自从2012年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后,全村群众都用上了自来水。
天祝县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山区。长期以来,山区农民只能靠肩担车拉的方式解决吃水问题。近年来,天祝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将补足这块先天“短板”列为全县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实施精准扶贫。仅“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24处,解决20.19万农村人口和5604名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县农牧民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自来水普及率现已达到92.16%。
在此基础上,该县拿出大笔资金,先后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牧草节水示范项目、灌区节水改造、河西走廊高效节水项目等农田水利项目11项,累计修建、改造渠道230.55千米,铺设供水管道3260.14千米,改建引水枢纽4处,新增灌溉面积2.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3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8万亩,解决了1.34万亩日光温室和养殖畜棚的供水问题。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使无数从未浇过水的耕地“尝”到了灌溉水的味道,更使“节水农业”在天祝成了现实,为天祝群众脱贫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防洪减灾保障群众利益
2014年5月,天祝县松山镇芨芨滩村旱情严重,泉眼、管道时有断流,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出现了短缺。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县立即派出3辆送水车从县城运水,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这只是该县积极抗旱,全力保障群众利益的一个缩影。天祝县域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水系发达,以前防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为有效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天祝县不断加大山洪灾害治理力度,“十二五”期间,累计治理河道99.23千米,新建河道堤防158.08千米,新建山洪沟道防护工程79.2千米。各类防洪工程的建设,使易灾地区的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连续三年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成5处,建立了全县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体系和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全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万亩,实施各类水保措施2处,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