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与“核心区”对接
陕西师范大学-河西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
河西走廊,是甘肃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甘肃与“核心区”新疆的对接区域,与东疆山水相连、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产业关联。推进河西走廊与东疆区域一体化,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与“核心区”对接,加强甘、新两省区交流联动,深化区域间合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向西开放、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重要意义
1.形成辐射边疆四省区交界地的地缘发展轴,促进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东疆哈密与河西走廊的嘉峪关、酒泉、张掖等几个区域支点城市,是联系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的枢纽,是内地通往西藏、新疆、内蒙古乃至国外的重要通道,也是内地联系中亚、西亚的唯一通道,同时还是中亚、新疆通往内地的各种油气管道和战略物资的集中输送通道,地理位置特殊,地缘关系紧密,通道优势明显。
甘、青、新、内蒙古四省区交界地带既是国防的重要战略区,也是多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没有跨区域发展计划带动。因此,支持河西走廊与东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不仅是实现甘肃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实现甘、青、新、内蒙古等省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团结奋斗的需要,政治意义和战略价值都很突出。
从几个区域支点城市来看,酒泉、张掖与东疆哈密相接,在产业、土地、资源、城市功能等方面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兰新高铁开通运营后,大大缩短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现在,以酒泉市为中心,东至哈密西至张掖,以高铁为轴线的通勤圈不过3小时,实现了同城效应,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有利于进一步产业分工与多层次产业合作,两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向协调的态势明显。
两大区域对接,形成丝路旅游合力。甘肃和新疆两省区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区域内有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敦煌,有草原、绿洲、沙漠、雅丹、雪山等风景名胜,有“西游文化”、石窟艺术、古文化遗址等人文旅游资源,也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红色旅游等资源,各有特色、各具风情。同时多年的文明交汇、融合,使得两地丝路文化有相通互补之处,旅游资源有延伸拓展之基,旅游产业亦有利益契合之点。现在高铁串连起了沿线各地和旅游景点,节点城市应当打破界限、消除壁垒、优势互补、联合发力,大旅游格局、大景区构建、多文化融合、一体化发展。
位于张掖市的河西学院是分布在这一区域的唯一高校,每年向新疆输送近千名高校毕业生,学科体系完备,可以充当本区域发展的重要教育与人才平台,也可以承接为本区域发展的智库功能。
2.优化国土分布格局,改善“核心区”和“黄金段”的“哑铃状”分布
从经济地图看,河西走廊与东疆区域处于新疆与甘肃交界。西边是较为发达的乌鲁木齐,东边是相对发达的兰州,中间约2000公里的地带,没有一个大城市或若干个中等发达城市承接和中转经济辐射功能。城市体系不完备制约着这一区域的发展水平。而哈密至张掖段,恰好是这2000公里的中部,是“哑铃状”的中心塌陷地段。国土空间的分布结构十分不合理。有学者指出,这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大障碍。
从发展水平看,哈密、酒泉、张掖三市,相当于四川省与陕西省的国土面积总和。区域土地面积广阔、产业密度低、人口密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既有比较发达的酒泉市,也有贫困县市,如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等,主要集中在资源禀赋条件较差的山区、牧区等。而产业密度低,人口密度低,很难形成符合标准概念的经济带。
从国家经济区布局看,甘肃的河西走廊没有进入任何经济区,新疆的哈密也没有进入任何经济区。因此,推进河西走廊与东疆区域一体化,是促进这一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改善区域国土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具体应以酒泉为区域中心,以酒泉、张掖、哈密为重点,打造“河西走廊——东疆经济区”,推动贸易升级、加强产能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区位看,酒泉东接张掖和内蒙古,西接新疆,南抵青藏,北通蒙古国。全市人口110余万,工业体系相对完备,酒泉钢铁厂、风电基地、航天基地等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虽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十分理想,但酒泉具备承接和中转经济辐射功能,能够作为连接乌鲁木齐至兰州之间的中心节点城市。建设中的格尔木到新疆库尔勒铁路、哈密到内蒙古的额济纳铁路,完工后可以和兰新高铁共同构成连接四省区的交通网络,为经济区提供交通支撑。
3.区域合作意识不断增强,经济一体化发展正当其时
推进河西走廊与东疆区域一体化,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与“核心区”对接,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彼此融合、互为补充,贸易壁垒削弱,要素自由流动。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到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外已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范本。而在甘肃,酒嘉一体化已实施多年,推进了两地在城市规划、交通、市场、旅游、能源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协调发展。
早在2009年召开的“甘肃·新疆两省区五地市旅游区域合作2009年会”上,甘、新区域合作就已经奠定基础。会上,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敦煌市、嘉峪关市旅游局的负责人共同签署并发表《丝绸之路精品旅游文化长廊旅游协作区发展联合宣言》,围绕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流、政策互惠、利益双赢,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各地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及措施。
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推进河西走廊与东疆区域一体化,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与“核心区”的战略对接,也是沿线地区承担服务国家战略、努力建设“一带一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政策建议
1.借鉴“关中—天水经济区”经验,设计“河西走廊—东疆”区域发展规划
哈密与酒泉、张掖恰好地处“黄金段”和“核心区”的对接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明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基础。两省区相关部门和哈密、酒泉、张掖三市应尽快启动调研工作,研究、协调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政策问题,进行细致的政策调研。应借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相关政策,在大通道建设、新能源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特色农业开发、特色旅游开发、民营经济发展、跨省区域协调发展等诸多方面给予财政税收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使其成为跨省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的实验区。
2.建立哈密、酒泉、张掖三市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
以酒泉市为龙头城市,召开三市政府部门专题联席会议,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协调合作中操作层面的问题,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的全方位合作机制。可以借鉴“新疆乌昌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在充分商讨的基础上,由领导小组确定工作重点,组织三市的职能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研究,提出实施方案,并安排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3.合作共建招商平台,联合出台引资政策
哈密、酒泉、张掖三市之间应合作共建对外招商引资平台,联合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在三市关联度大、协作效应强的领域,开展组团招商。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共同宣传政策环境优势,为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各类经济文化活动,在文化、旅游、生态领域,策划一批有地域特色的标志性项目,共创文化旅游平台。如可以共同设计和组织“旅游文化节”,相互宣传,实行旅游通票,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以带动和促进区域一体化水平。
4.先建设城市轴心带,然后再辐射周边省区(青海与内蒙古),利用交通路网,逐步将城市轴扩大为城市网,最终形成连接四省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共同体,使“黄金带”与“核心区”完全对接。
高铁时代为甘、新、青、内蒙古四省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高速发展轴,四省区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将有效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河西走廊与东疆地区对接是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