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民勤:时光廊道筑起风沙线上的绿色盾牌

2025-11-27 09:50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

  站在民勤县“时光廊道”作业区的高处远眺,金黄色的沙丘上,新设置的草方格沙障如棋盘般整齐排列,其间点缀着嫩绿的梭梭、沙拐枣幼苗。远处,大型机械正在沙海中作业,工人们熟练地铺设着新型可降解拦沙网。这片5.46万亩的治理区,正是民勤县三北六期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像一把绿色的楔子,牢牢嵌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数据显示,民勤县荒漠化面积占县域总面积比例高达88.18%,408公里的风沙线时刻威胁着绿洲的存亡。

  经过七十多年的持续治理,如今的民勤已累计完成工程治沙130万亩,封沙育林草325万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61万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片绿色,都见证着当地干部群众与风沙斗争的艰辛历程。

  在时光廊道作业区,治沙技术正在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这里创新采用“工程固沙+低密度造林+种草”等多种治理模式,根据不同地形条件精准施策。在固沙材料方面,既传承了草方格沙障等传统技艺,又综合运用了可降解拦沙网、HDPE新材料等现代技术。

  造林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过去单一的梭梭种植,发展到如今梭梭、沙拐枣、柽柳、毛条等乔灌草相结合的混交造林模式,这种近自然的仿生治理,极大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治理区内,无人机在空中巡护,智慧平台实时监测着土壤墒情和植被生长状况。机械治沙的推广,让治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据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姜有恒介绍,目前项目区正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通过智能化管护平台实现精准灌溉和科学管护。

  沿着X177线行进,新植的林木与苏武沙漠大景区相互映衬,展现着生态治理与区域发展的和谐统一。这里不仅是防沙治沙的示范区,更成为展示民勤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据了解,时光廊道作业区建成后,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将提升至45%以上,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项目还积极探索“治沙+旅游”“治沙+光伏”等新发展模式,让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从苏武牧羊的传说之地到今日的治沙样板区,民勤人在与风沙的长期斗争中,不仅守护了自己的家园,更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治沙、系统治沙的新路径。在这条穿越时空的“时光廊道”上,每一株顽强生长的梭梭,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