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发筑路 畅行陇原·机遇榜样|樊建荣:在戈壁搞技术 ,得有“硬功夫”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任磊 通讯员 李汜凯
在G571阿若项目的戈壁工地上,有这样一位工程师,他带领团队与盐碱博弈、和风沙对抗,用专业破解戈壁筑路的重重难题,用匠心守护工程质量的每一处细节。他就是甘肃公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G571阿若项目总包部总工程师樊建荣,一位在大漠戈壁里练出“硬功夫”的工程技术人。
“戈壁搞技术,不能按‘常规牌’打,得盯着环境特点找对策。”谈及项目技术攻坚,樊建荣的话里满是务实。G571阿若项目线路多穿戈壁荒漠,盐渍土地质、昼夜温差大、风沙频繁,每一项都是工程建设的“拦路虎”。而樊建荣的“硬功夫”,就藏在应对这些难题的每一个细节里。
由中国甘肃网联合甘肃公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推出的“百年品质公发路 畅行陇原筑通途”主题宣传活动走进G571阿若项目总包部,采访总工程师樊建荣。

破局盐碱:从“源头管控”筑牢工程根基
“盐碱是戈壁筑路的‘隐形敌人’,处理不好,路基、桥涵迟早出问题。”樊建荣深知,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从源头抓起。项目启动之初,他便带领技术团队扎进工地,从取土场选用、水源调查,到水质净化、易溶盐检测,每一个环节都反复试验、精准把控。
“我们先对沿线取土场的土壤做了全面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用;用水更是关键,雪山融水含弱盐碱,直接用会和路基填料形成‘叠加盐’,加剧病害。”樊建荣说,为解决水质问题,他们在阿若小镇建起净水车间,让雪山融水先经沉淀池沉淀,再通过净化工艺处理,最终输出的净化水不仅达到饮用标准,更能满足混凝土拌合的严苛要求。如今,1号场站净水车间每天稳定输出50吨净化水,每车出场的拌和料都要经过盐碱指标精准检测,“不合格的料,一粒都不能进工地”。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团队推进“土中易溶盐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及应用”“矿粉与粉煤灰双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等科研课题,用数据优化施工方案。“以前检测易溶盐要等好几天,现在我们摸索出快速检测法,当天就能出结果,效率提上去了,质量也更有保障。”樊建荣说,正是这份对“源头”的较真,让项目路基在盐碱地里扎下了“稳根”。
对抗风沙:用“精细养护”守住混凝土品质
戈壁的昼夜温差常达20多摄氏度,白天烈日炙烤,夜晚寒风凛冽,再加上风沙侵袭,混凝土养护成了又一道难题。“混凝土就像‘孩子’,得精心‘呵护’才能长结实,戈壁里的‘呵护’方式,必须更特殊。”樊建荣笑着打了个比方。
为保障混凝土强度,他和团队针对不同构件“量身定制”养护方案:箱梁预制用“蒸汽养生棚+自动恒温水喷淋”组合,棚内温度、湿度实时调控,避免箱梁因温差开裂;箱涵预制则采用五层加厚养生篷布,像给箱涵裹上“保温被”,牢牢锁住温度和水分。“以前在其他项目,养护多靠人工,戈壁里人工养护效率低还容易出偏差,现在用智能化养护设备,参数能精准控制,混凝土强度提升明显。”樊建荣说,每次去预制场巡查,他都会伸手摸一摸箱梁表面,“温度对不对、湿度够不够,手一摸就有底”。

除了养护,施工设备的升级也藏着他的“巧思”。为确保钢筋加工精度,他引入智能数控机床、数控钢筋锯切套丝一体机,让钢筋加工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箱梁张拉压浆环节,采用国内先进的智能张拉系统和大循环智能压浆技术,实现全过程自动化,“以前靠人工控制张拉力度,难免有偏差,现在机器按数据来,每一步都精准,桥梁承重才能更可靠”。
善带队伍:以“暖保障”让技术团队扎根戈壁
“搞技术靠一个人不行,得让整个团队都能在戈壁扎下根、沉下心。”樊建荣不仅自己练“硬功夫”,更用心带队伍、暖人心。
刚入驻戈壁时,不少技术人员不适应干燥、风沙大的环境,樊建荣第一时间推动两项工作:一是组织“戈壁环境适应性培训”,邀请有经验的老工程师讲解注意事项,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二是依托阿若小镇的后勤保障,为团队成员配齐“暖心装备”——舒服的宿舍、丰盛的食堂,驻地还建了应急救援室、职工书屋、积分超市,连防护面罩、冰袖这些小物件都提前备好。
“有个年轻技术员刚来的时候总流鼻血,我们给他调整了宿舍位置,还准备了加湿器;有人觉得戈壁生活枯燥,我们就鼓励大家去书屋看书,或者用‘阿若宝’答题赚积分换日用品。”樊建荣说,团队氛围好了,大家才能集中精力搞技术。如今,他带领的技术团队里,不少人从“怕戈壁”变成了“懂戈壁”,甚至能根据风沙大小预判施工风险,“这就是团队一起练出来的‘硬功夫’”。

期盼通车:想亲手摸一摸自己建的路
每天清晨,樊建荣都会去工地转一圈:看看刚浇筑的墩柱有没有异常,查查路基边坡的防护措施到不到位,问问技术员当天的试验数据。看着墩柱一根根竖起来、路基一点点向前延伸,他的眼里满是期待。
“最盼着这条路通车的那天。”樊建荣说,等双向四车道的高速路铺满戈壁,他想沿着这条路走一遍,“摸摸路面平不平,看看边坡稳不稳,确认每一段都像我们预期的那样,能稳稳地站在这片戈壁上,经得起风沙和岁月的考验”。
从破解盐碱难题到优化养护工艺,从带队伍适应环境到守护工程品质,樊建荣用“硬功夫”在戈壁里书写着技术人的担当。在他看来,戈壁筑路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才能让这条“战略大通道、资源大通道、旅游大通道”,在大漠里稳稳延伸,通向更远的未来。

- 2025-11-13公发筑路 畅行陇原·礼遇榜样|张生荣:当好忠茅项目探路者 谋篇布局开好头
- 2025-11-12公发筑路 畅行陇原·礼遇榜样|张淼:5年青春逐梦高速 以热爱深耕道路建设
- 2025-11-07公发筑路 畅行陇原·礼遇榜样|“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沥青拌合站站长崔晟珲的戈壁坚守
- 2025-11-05公发筑路 畅行陇原·礼遇榜样|李志虎:戈壁踏热浪冬奥献匠心 12载青春筑路收获满满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