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当严寒漫透西北,甘肃人正在偷偷享受……

2025-11-24 21:01 来源:新甘肃

  寒风凛冽,西北的冬天总来得格外猛烈。

  当低温笼罩,甘肃人却有一套与严寒共处的智慧,传承百年的过冬方式里,藏着独特的生活哲学。

  一身暖意,一炕温情

  这里人民的御寒智慧,早在约5000年前便已扎根黄土。

  甘肃考古相关研究揭示,大地湾遗址的地穴式建筑中,灰坑遗迹里留存的木炭与灰烬,印证了先民通过火塘实现取暖与存火的原始方式。

  这种在房屋中央挖坑垒石的取暖设施,将烟火热量留存于室内,成为陇原大地上最早的“供暖系统”。

  土炕,是甘肃人过冬的核心设施,其设计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一个标准的土炕包括炕体和烟囱。生火后,热气会通过炕体将整个炕面加热,然后从烟囱排出。

  冬季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热炕上,其乐融融。除了火炕,甘肃人还有许多居所保暖的窍门。

  手工棉衣的制作至今仍是一门传承的技艺。

  老人们凭着多年经验,知道在哪个部位需要多加棉花,哪个部位需要收紧针脚。

  老人在缝制棉袄,资料图。王文剑/摄(图源:新华社)

  一件厚实的棉袄,从裁剪到缝制完成,往往需要数个日夜。这些棉衣或许不如商场里的羽绒服时尚,但其保暖效果却经过了几代人的验证。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御寒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电热毯、暖气等现代取暖设备进入寻常百姓家,但与传统的火炕并非取代关系,而是形成互补。

  在许多地区,很多家庭虽然安装了暖气,但仍保留着炕的设计,形成了“暖气+火炕”的混合取暖模式。

  这些变化体现了甘肃人在保留传统智慧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现代文明。

  吃好喝好,寒气不扰

  甘肃人把对寒冷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融进了冬日饮食的每一个细节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饮食过冬智慧。

  牛肉面:冬日清晨的暖心开场

  在甘肃的冬季,清晨的一碗兰州牛肉面,不仅是一餐,更是唤醒身心的仪式。

  兰州牛肉面有着“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特点。牛肉汤色清气香;萝卜片洁白纯净;辣椒油鲜红诱人;香菜、蒜苗翠绿新鲜;面条则柔滑透黄。

  图源:甘肃发布

  在寒冷的冬季,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下肚,从内而外温暖起来,成为抵御严寒的利器。

  暖锅:围炉而坐的团圆味道

  甘肃人的冬天,少不了暖锅的身影。

  土暖锅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火锅形式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唐代。

  暖锅的制作颇为讲究。用料全是家常菜,以萝卜片为主角,配以木耳、黄花菜、豆芽、粉条、蘑菇、豆腐等,锅面上则用五花肉、丸子、排骨肉、牛肉等铺满。

  在炭火的炙烤下,不一会儿暖锅中的肉汤就沸腾起来,揭开锅盖再撒上蒜苗丝、香菜,香味在房间四溢。

  暖锅外形是圆的,代表着圆满和团圆。亲朋好友围坐桌前,热气腾腾的暖锅放在桌子正中,不仅温暖了身体,更凝聚了情感。

  罐罐茶:慢煮时光的冬日闲情

  在陇南、陇中地区,流行着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罐罐茶。

  这是一种慢生活的艺术,也是甘肃人冬季御寒的特殊方式。

  一个火炉子、一个茶罐,将茶罐置于火炉,然后加入喜欢的配料煮沸,便是美味可口的罐罐茶,茶香醇厚、滋味悠长。

  遇到刮风、飘雪的天气,大家围炉而坐,分别把杯,谈天说地。这种温馨的氛围,让人从内到外都感到温暖,是甘肃人冬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滋补羊肉:冬日温补的养生之道

  甘肃人的冬日饮食中,羊肉是当之无愧的明星,烹制羊肉的方法多种多样。

  手抓羊肉是甘肃临夏的特色,肉质鲜嫩,肥而不腻,是冬季暖身的佳肴。

  羊肉萝卜汤也是甘肃人冬季常备的滋补佳品。将羊肉与萝卜同炖,羊肉的温润与萝卜的清甜完美结合,既美味又滋补。

  这些美食,构成了甘肃人冬季饮食的完整画卷,也展现了甘肃人朴素而深刻的生活哲学:用温暖的食物抵御严寒,用热情的态度拥抱生活。

  天地为炉,温泉为汤

  甘肃人的温暖,从来不止于方寸之间。

  另一种由大地直接馈赠的温暖静静流淌在这里的山水之间,将严冬化为一场极致的享受——泡温泉。

  甘肃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地貌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资源非常多,有硫化氡泉、碳酸氢钠温泉等,极富养生价值,具有很好的疗养效果。

  清水温泉

  清水古称上邦,以“清泉四注”而得县名。

  清水温泉坐落在清水县群山环绕之中的汤浴河畔,这里山高谷深,幽雅清静。

  清水温泉为中国十三大名泉之一,温泉水为高热矿泉水,泉水中含有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再加上各种中药、花草,带给人们别致的“泡汤”享受。汩汩泉水冒着热腾腾的水汽,绿树矮墙围合而成更加私密的泡泉空间。

  武山温泉

  武山,史称宁远,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水河畔,物产丰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就是“丝绸之路”南路通道的必经之地,亦是中西经济文化汇合的要塞。

  群山环绕的武山温泉疗养区,美景宜人,空气清新,夏天凉爽清透,冬天不受寒风侵袭,还有天然的温泉暖身。

  疗养康复区的布局依自然地形设计,呈南北长廊式分布,其位置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古朴、典雅,与疗养地自然景致融为一体。

  麦积山温泉

  麦积区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年平均气温11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境内森林覆盖率68%,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名副其实的陇上“小江南”。

  以“水”为亮点的麦积山温泉,水质为重碳酸钠钙型,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硅、硼、银、硫等19种化学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露天景观温泉区,集飞瀑、假山、溪流、岩洞、崖壁石刻、特色温泉池于一体,一步一景,引人注目。游客泡在温泉池里,好似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泾川温泉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因地处泾川腹地而得名。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0.4摄氏度,相对湿度69%,气候宜人。

  泾川温泉,是甘肃省发现较早的天然温泉,水温常年47摄氏度,富含17种矿物质和活性微量元素。

  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景色秀丽。康养综合体以农、文、康、泉融合发展为模式,以体验、互动、共享为载体,打造文旅康养产业。

  从一碗美味的牛肉面

  到一铺温暖的土炕

  从一壶慢煮的罐罐茶

  到一池氤氲的温泉

  ……

  甘肃的冬天

  就这样被种种具体的温暖填满

  在这里

  你会发现,再冷的冬天

  也终将被这方水土与这方人的智慧所温暖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