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白银

智慧化养殖开启畜牧新时代——白银市景泰县畜牧业绘就产业振兴新图景

2025-11-24 10:57 来源:中国甘肃网-白银日报

  原标题:智慧化养殖开启畜牧新时代

  ——景泰县畜牧业绘就产业振兴新图景

  白银融媒记者 王立环 通讯员 卢昌来

  走进景泰大地,现代化畜牧产业图景扑面而来。“十四五”期间,景泰县深耕生猪、肉羊等特色产业,通过规模化扩张、智能化转型、全链条延伸,推动畜牧业实现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总产值从12亿元跃升至26.9亿元,年均增长15.87%,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甘肃品高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场里,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精准调控着猪舍环境,智能监测设备实时追踪每一头生猪的生长状态,这座从开工建设到建成仅用四个月的“速度标杆”养殖场,不仅刷新了产业建设效率,更构建起“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闭环,成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

  “2025年2月份管理中心一场、二场建成投产,三场、四场于2025年9月份建成,9月份四个场全部满产,目前存栏25000头,年出栏50000头育肥猪。”甘肃品高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赵晓军说。

  在甘肃晨光前进牧业有限公司里,智慧化养殖同样成效显著。智能挤奶厅内,80个转盘式挤奶机匀速转动,一头头奶牛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步入专属卡位,开启高效产奶流程。

  “每小时540头的挤奶效率,背后是数字化管控体系的强力支撑。”甘肃晨光前进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雒琪说:“为了更科学的养牛,我们对每一头牛进行了数字管控,每一头牛耳朵上都配有电子耳标,脖子上都戴上线圈,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头牛的健康状况、挤奶效率、繁殖状况、当日的采食量等。”

  规模化养殖的蓬勃发展,是景泰县畜牧业“十四五”期间的鲜明底色。在芦阳镇寺梁村养殖小区,266亩标准化羊舍排列整齐。作为白银市最大的养殖小区,这里已聚集71户规模化养殖户,存栏肉羊达10万只,年出栏稳定在40万只。

  “支部牵头、公司带头、农户参与”的联动机制,不仅让传统羊产业焕发新生机,更让养殖户段宝理实现了从几百只到上千只的规模跨越,更构建起“养殖促种植、种植助养殖”的生态循环体系。“政府的帮扶力度比较大,羊有病,有专门的兽医看病,还给我们装了磅秤,真的是太方便了。”景泰县芦阳镇寺梁村养殖户段宝理说。

  景泰县芦阳镇寺梁村总支书记杨天展告诉记者,经过数年的发展,已形成规模化养殖格局,规模化养殖不仅带动了周边村民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村民提供大量务工岗位。现年产值能达到上亿元,带动周边400余户增收。

  数据见证跨越,成效彰显实力。“十四五”期间,景泰县畜禽饲养量从2020年的353.7万头(只)增长到2025年的380.03万头(只),年均增长1.49%。良种化建设同步提速,建成国家级、省级育种场(站)5座,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6.3%,较2020年的67.76%提升28.54个百分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景泰县始终坚守绿色发展底线,筑牢生物安全防线。“十四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75万元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7%,大型规模养殖场更是实现100%配套。疫病防控方面,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实现全覆盖,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密度常年保持100%,抗体检测合格率超70%,建成无非洲猪瘟小区2个,为产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当前,景泰县正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产业升级,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畜牧产业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支柱,书写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新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