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陇原山乡新画卷|民乐:牵住就业“牛鼻子” 撑起民生增收“一片天”

2025-11-19 16:00 来源:中国甘肃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民乐县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以构建“15分钟人社就业服务圈”为核心抓手,深耕拓岗位、稳重点、优服务、育品牌四大主线,通过产业链延伸扩岗、政策精准滴灌稳岗、技能靶向赋能强岗、劳务品牌引领拓岗,织密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基层就业服务网络,让城乡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高质量增收,走出一条稳就业、促增收、惠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延链拓岗,让就业岗位“活起来”

  围绕全县中药材、马铃薯、洋葱、现代农业等特色种养产业就业需求,按季节盯农业、畜牧业、生产加工业等企业用工,分类建立化工、建筑、新能源、生物科技等企业用工群,结合就业技能培训实际,密切关注家政服务、康养、餐饮服务等用工需求,全面挖掘就业岗位。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开发采摘、分拣、加工等季节性用工岗位,依托各镇动态检测群众务工动向,根据人员年龄结构、身体条件、文化程度等实际,精准分类建立培训意愿与就业需求台账,将特色产业用工需求与人员培训就业需求深度契合。至目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50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15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0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10万元。

  政策赋能,让稳岗助企“实起来”

  主动应变市场变化,推动服务模式从“企业找政策找补贴”向“政策补贴找企业”转变,全力支持企业稳岗扩面。开展“政策上门”专项行动,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企业一线,精准宣讲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惠企政策。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摸清企业底数,动态掌握参保缴费情况,通过网络、QQ、微信、电话等渠道开展“一对一”主动对接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应享尽享、直达快享。至目前,通过“免申即享”为289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42.84万元,为1038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173.15万元,代缴医疗费37.91万元,以政策红利为企业纾困解难,为就业稳定筑牢“压舱石”。

  精准培训,让就业能力“强起来”

  以“学得会、用得上、能就业”为导向,创新推出“特色产业+种植基地+人力资源市场+培训机构+劳动力就近务工”的“4+1”培训就业输转一体化模式,实现务工指导、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全链条闭环服务,让劳动力“培训即就业、上岗即上手”。聚焦搬迁群众、城乡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依托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充分就业社区等“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开展“春风行动”“金秋招聘”“直播带岗”“访企探岗”等专项招聘活动58场次,集中归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组织73家本地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发布推介用工信息1.8万余条,引导达成就业意向600余人次。以技能赋能破解就业难题,推动特色产业“大发展”带动就业质量“大提升”。

  品牌引领,让增收渠道“宽起来”

  坚持“对外输转+就近就业”双线发力,持续做强“民乐憨小伙”劳务品牌,以品牌效应拓宽就业增收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作用,开展“点对点”劳务组织化定向输转,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用工地区劳务协作,构建“劳务中介机构+劳务带头人+劳务基地+劳动力”输转模式。在稳定东南沿海、新疆、河南、青海等传统劳务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开辟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新基地,引导劳动力安全有序流动。至目前,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17亿元,其中脱贫劳动力输转8547人,让劳务输转成为城乡劳动力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通讯员 张洁 毛应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