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专访抗战工业历史研究者冯驱 倾听他与路易·艾黎的跨时空情缘

2025-11-25 09:13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孙珩力

  “我虽未见过艾黎,但他的精神一直推动着我不断追寻他的脚步。”在陕西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抗战工业历史研究者、路易·艾黎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驱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讲述了他与路易·艾黎跨越时空的精神联结,以及三代人与中国工业内迁紧密相连的家国故事。

  冯驱的家庭与中国工业内迁有着三代人的深厚渊源。抗战时期,他的外公参与申新纱厂内迁与复工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父母响应号召支援西北建设,将他带到宝鸡;成年后,他本人亦曾担任三线企业领导。“我亲身经历告诉我,即便在和平时期,工业内迁也充满艰难,更何况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段独特的家庭经历,让冯驱对抗战时期工业内迁的艰辛与意义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自1987年起,冯驱开始系统研究申新内迁历史,并逐渐将视野扩展至路易·艾黎与“工合”运动在宝鸡的足迹。他坦言,对艾黎的崇敬源于其与外公在抗战工业内迁中的相识,更源于他“一个外国人却为中国抗战倾尽所有”的无私奉献。

  为传播艾黎事迹,冯驱早年参与培黎同学会创办的《培黎通讯》杂志,独立编纂十期,每期超六万字,记录了大量艾黎及其学生的珍贵史料。通过这本刊物,他结识了艾黎培养的数百名学生,其中多为战时难童或孤儿。“他们身上体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精神,深深感染着我。”冯驱说。这份刊物后来移交兰州城市学院,但他至今仍担任编委,持续推动艾黎精神的传播。

  据冯驱研究,抗战期间路易·艾黎曾五次到访宝鸡。1938年8月底,他应西北区办事处主任卢广绵之邀首次抵宝,深入秦岭山区调查矿产,推动工业合作社布局;1939年底,他在申新纱厂参与窑洞车间建设,提出关键建议。艾黎在宝鸡参与创建了西北区办事处、中国工业合作社,并推动建立打铁社、工合医院等机构,为战时物资生产和难民救助做出巨大贡献。

  “一个外国人,为中国的抗战事业甚至动用母亲的退休金,这样的情怀,我们怎能不铭记?”冯驱感慨道。如今,宝鸡仍保留着艾黎与何克居住的窑洞遗址,并树立多处纪念碑,见证这段国际友人与中国人民并肩奋斗的历史。

  “艾黎先生践行的国际主义精神,至今仍具有时代意义。我们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参与。”冯驱表示,他将持续挖掘、传播艾黎与工合运动的历史,让这段跨越国界的奉献精神激励后人。

  在宝鸡这片承载着中国工业内迁记忆的土地上,冯驱以三代人的坚守和一名研究者的执着,让路易·艾黎的故事继续熠熠生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