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决胜收官“十四五”】漳县:沃野绽新绿 和美入画来

2025-11-18 16:13 来源:中国甘肃网

漳县盐井镇杜家庄村一角

  对漳县盐井镇杜家庄村的乡亲们而言,“十四五”这五年,是厨房灶台亮堂无油污、房前屋后整洁如画的五年,更是家门口就业增收、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的五年。从昔日“守着薄田没盼头”的困境,到如今“产业兴旺笑颜开”的盛景,村民们的红火日子,凝结着全村人共同奋斗的和美故事,更镌刻着村支书李正琛与全体村民的实干担当。

  2020年,年仅30岁的李正琛当选村支书。彼时,村庄深陷“种地没活力,挣钱没门路”的泥潭,年轻人纷纷外出,留下的是发展的迷茫。这位年轻的“领头雁”许下庄重承诺:“我们既要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住得舒心;更要把产业搞活搞旺,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看到希望!”

  “我们村在盐井镇西北面,离县城才2.5公里,漳河河谷地带,气候不差,可前些年就是摆脱不了‘种地没活力,挣钱没门路’的困境。2020年前,房前屋后堆满杂物,厨房里油烟呛人,冬天烧煤炉又脏又不安全,年轻人都宁愿外出打工,不愿留村种地。”漳县盐井镇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正琛说。

  转机始于“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拂杜家庄,村庄被列为“和美乡村”建设试点。2022年,李正琛带领村“两委”班子,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联合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人士,深入倾听民意、汇集诉求,将村民迫切期盼的“改厨房”“增绿化”等心愿,一一纳入村庄发展规划蓝图。从“面子”的村容整治到“里子”的生活品质提升,杜家庄的蜕变清晰可见。村民杜爱爱家焕然一新的厨房成了村里的“样板间”,她乐呵呵地说:“在这儿做饭,心情都跟着敞亮了!”

  同样是在关键的2022年,杜家庄的产业发展之路迎来重大突破。“全国妇联牵线、东西协作资金支持,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建到了家门口。‘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130多个村民就近就业,既能挣钱又能顾家;240户村民靠土地流转稳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漳县盐井镇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正琛说。

  这座产业园,成为了驱动杜家庄腾飞的“致富引擎”。2022年8月,一期投资3270万元开工,42座智能大棚配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种植从“靠天吃饭”到“智能管控”,2023年投产即年产高端蔬菜4500吨,产值1600万元,效益达传统种植4倍,村民务工日均180元。2024年,二期再投3594.6万元,建成玻璃连栋温室、育苗中心,年供种苗1100万株,创新“三带模式”,通过四条路径让村民共享红利,周边村的草莓种植户包龙武也来“蹭红利”,5个大棚年入10万元,草莓成了“明星产品”。

  产业的蓬勃兴旺,彻底扭转了村集体经济“空壳”的窘境,使其变得“实心”有力。如今,村里有能力为老人发放慰问品、为困难家庭送去帮扶、为村民文化活动提供补贴。一有空闲,李正琛总会走进农户家中,和大家拉家常、听心声。她常说:“只有脚踩泥土、贴近群众,才能真正知道发展的路该往哪里走。”

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

  村民汪永清感慨道:“李书记这几年扎根农村,经常入户走访,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认真务实,确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这五年,杜家庄荣誉加身,先后获评县级“美丽乡村”先进村、市级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2024年更是荣膺市级“和美乡村”称号。

  从“脏乱差”到“和美雅”,从“产业荒”到“致富忙”,杜家庄的“十四五”蜕变史,正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沃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缩影。李正琛和全体村民用苦干实干兑现了当初“干活”的承诺,也向世人有力证明: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村庄,同样能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未来,我们要跟着党的政策走,把产业园产业链拉长,搞农旅融合,建亲子研学基地,打造‘春赏花、夏采摘、秋研学、冬体验’的名片。作为90后村支书,我会继续扎根基层,和村民一起,把杜家庄村建得更美丽宜居,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和美乡村路!”漳县盐井镇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正琛说。

  通讯员 李志斌 周亚芸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