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漳县:万亩药田奏响“丰收欢歌”

2025-11-17 16:58 来源:中国甘肃网

  初冬时节的陇原大地,药香漫山、硕果盈仓。漳县殪虎桥镇的田间地头热闹非凡,当归、党参、黄芪带着泥土的芬芳从土里被采挖而出,农户们弯腰分拣、捆扎成束,晾晒场上的药材铺就出连片“金色海洋”,轰鸣的运输车满载鲜货驶向加工点,阵阵欢笑声与机器声交织,奏响了一曲药田丰收、农户增收的幸福欢歌。

  殪虎桥镇地处高原边缘,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成为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的理想种植地。今年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3万亩,户均种植6亩,依托“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供应优质种苗、全程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让道地药材品质更优、产量更稳。

  “咱这儿的党参,条粗、皮紧、糖分足,切开断面能看到细密的‘菊花心’,这可是外地药材比不了的!”种植户张小军捧着刚采挖的党参,手指轻轻摩挲着饱满的根茎,语气里满是自豪。他家5亩药田预计增收4万余元。

  为保障丰收,镇里组建由农业技术专家、种植能手组成的“帮扶小队”,从春季育苗、夏季管护到秋季采收,全程上门指导疏苗、施肥、病虫害防治,还通过田间课堂、短视频教程等形式,把科学种植知识送到农户身边。同时,当地落实中药材种植补贴、农机租赁优惠等政策,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切实解决农户“种植难、投入愁”的痛点。

  “今年买农机省了2000多,专家还帮咱攻克了根腐病,亩产比去年多150斤!”漳县殪虎桥镇三牌村种植户胡凡丑算起“增收账”,笑容格外灿烂。

  为破解“卖难”问题,镇里多方筹资,在东桥村中药材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清洗、切片、烘干生产线,实现“家门口加工”——既提升了药材附加值,又带动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月工资达2000元以上。合作社还与外地药企签订长期收购协议,开通电商直播带货渠道,让新鲜药材从田间直接发往全国。“以前要拉到县城卖,现在合作社上门收,每斤价格还高5毛,省心又赚钱!”刚完成交付的村民漆玉娃满意地说。

  丰收的喜悦不仅漫在田间,更甜进了群众“钱袋子”。今年全镇中药材预计总产量1.2万吨,产值超1.5亿元,带动800余户农户增收,其中脱贫户占比近三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标准化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让中药材成为群众稳定增收、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看着晾晒场上堆成小山的药材,镇长李鑫信心满满地说。

  夕阳下,金色的药田与农户的笑脸交相辉映,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通讯员 李志斌 李淑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