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临泽:小杂粮“磨”出大产业 黑小麦“链”就致富路

2025-11-07 11:29 来源:中国甘肃网

  清晨,当初升的太阳为新华镇向前村的田野镀上一层金边,村头的“乡村食坊”里已经飘出阵阵麦香。这香气,源自乡村食坊慢磨的黑小麦粉,也来自精心配比的五谷杂粮。这座看似普通的食坊,正以其独特的“粮”方,讲述着一个关于产业振兴、土地生金的新故事。

  “土疙瘩”变成“金疙瘩”,思路一转产业新

  向前村和许多传统乡村一样,村民们的收入长期依赖种植制种玉米、小麦,面对传统农业效益不高、市场低迷的困境,向前村将目光投向了过去不起眼的小杂粮。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与考察,敏锐地抓住了健康消费升级的新趋势。他们将目光聚焦于本地长期零星种植的黑小麦、荞麦、藜麦等小杂粮,这些作物虽长期被视作“土疙瘩”,却因富含微量元素与膳食纤维,已成为备受市场青睐的“健康名片”。由此,向前村将发展重心锁定特色小杂粮产业,为乡村经济的突围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我们不再和别人拼产量,而是拼特色、拼健康。”向前村党总支书记王正岳介绍道。通过引进优良品种,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的独特竞争力,让曾经的“土疙瘩”变成了吸引消费者的“金招牌”,走出了一条以“健康营养”为特色的转型之路。

  一粒麦子的“七十二变”,产业链上做文章

  向前村在“链”字上做足了文章,推动产业全面升级。食坊通过自建标准化车间,引入石磨低温研磨工艺,让一粒黑小麦实现了从“原粮”到“产品”的“七十二变”。经过石磨低温研磨的黑小麦粉,保留了麸皮和胚芽的全部营养,散发着自然的麦香,用它制作出黑小麦全麦馒头、面条,口感劲道,麦香浓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食坊创新推出“乡村营养膳食包”礼盒,将黑小麦与糯玉米、红小豆、燕麦米等杂粮科学配比,成功把健康养生的品牌理念植入市场,完成了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根本性转变。

  “用黑小麦粉做出的面条,麦香味浓郁,吃起来越嚼越香,家里人特别喜欢。”向前村村民杨大爷的高兴地说。

  一坊多能,小食坊对接大市场

  产业兴旺,关键要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过去,村民常为小麦卖不出、价格低而发愁。为破解这一困境,向前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集中资源发展黑小麦、藜麦等特色杂粮,并着力构建稳定的订单农业体系。将乡村食坊作为展示与体验乡土文化的展示窗口,从原料仓储到成品包装,整个生产过程一目了然,这种“透明厨房”式的体验,让每一份杂粮产品的品质都变得真实可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将以往“愁卖”的杂粮变成源源不断的订单。

  “现在不一样了,咱们种的杂粮有保底价收购,不愁卖,价格也比普通小麦高出一截!”一位正在食坊工作的村民高兴地说。稳定的订单和可观收益,不仅带动本村农户积极转型,更激发了周边村庄调整种植结构、共同发展杂粮产业的热情。

  如今,向前村已成为区域小杂粮集散中心,周边村庄纷纷加入杂粮种植体系,形成“一村带多村、共同促振兴”的发展格局。乡村食坊,已成为产业孵化的平台、乡土文化的窗口、乡村振兴的样板。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杂粮粥,一个个麦香四溢的黑小麦馒头,承载的不仅是健康与美味,更是万千农户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曾经的“滞销麦”变成了“畅销粮”,如今已成为打开市场的“金钥匙”,这条由小杂粮铺就的致富之路,正在广袤田野上不断延伸,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通讯员 叶亚琴 /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