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动态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2025-11-07 09:5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福堂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会处,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以建设美丽甘肃为主线,准确把握水土保持的基础性地位,系统谋划、综合施策,不断提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生态自觉。深刻领会“国之大者”,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保护。善于处理发展和保护、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将水土保持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攻坚。立足各地实际,探索符合规律、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和绿色发展路径,凝练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治理格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重点实施封育保护、自然修复和综合治理,提升水源涵养功能;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要突出沟道治理和坡耕地改造,减少入河泥沙;河西内陆河流域强化防风固沙与绿洲生态修复,遏制风沙危害;长江流域甘肃段侧重预防保护与面源污染管控。打破部门分割与区域壁垒,建立跨区域、跨流域协同治理机制,形成全域统筹的治理格局。

  突出项目带动,提升治理实效。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支持,同时整合省内各类生态项目资源,集中力量实施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截、坡耕地综合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同步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治理导向,在完成既定治理面积的基础上,强化工程质量管控。针对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反弹问题,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工程科技含量与耐久性,实现治理成效的持续稳固。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和后续产业开发。探索“水土保持+”模式,将治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适宜地区培育果林、中药材、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梳理生态产品培育目录,完善核算标准,让保护者获得合理回报。推行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

  强化监测预警,夯实科技支撑。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实现水土流失状况与治理成效的动态监测,为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提供依据。同时,聚焦甘肃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抗旱节水树种草种选育、快速绿化技术、困难立地条件治理等领域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并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三班(副处级班)学员,省水利厅兰州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党委委员、副站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