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武威:巧调解让邻里重归于好

2025-10-20 10:4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金秋时节,凉州区丰乐镇怀西村,一场持续数月的宅基地纠纷画上句号,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破解基层矛盾的鲜活实践。

  时间回溯至2025年4月,怀西村村民马某一纸诉求递到村委会:邻居李某占用两家宅基地间公共区域修建牛棚,多年协商无果,如今希望讨回5米宽的公共通道。经村委会核查,纠纷根源要从2000年说起,当时马某某家宅基地闲置,虽未出售给李某,却同意其代为看护并存放物品。未曾想,李某后续翻新自家庭院时,竟私自将两家之间的空置公共区域改建成牛棚,部分结构还搭建在马某某家院墙上。面对马某某的腾挪要求,李某以“牛棚已建成多年、形成事实占用”为由拒绝,双方矛盾逐渐升级。

  村委会先后几次上门调解,却始终未能打破僵局。眼看邻里关系愈发紧张,村委会按照流程将纠纷上报至镇综治中心。接到诉求后,丰乐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一场联合调解随即展开:司法所负责法律支撑,国土所提供宅基地权属核查数据,怀西村包村干部则负责衔接双方诉求。

  凉州区司法局丰乐司法所所长柯玉琴说:“在调解过程中,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五字诀’‘五个相结合’和‘五个一线’的‘五五五’调解工作法,做到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疏导双方情绪,组织双方换位思考,让当事人双方清楚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到自己的法律盲区,算好‘邻里情谊账’和‘诉讼成本账’。”

  调解现场,工作人员耐心倾听双方陈述,在摸清矛盾焦点后,通过解读《民法典》中关于不动产相邻权、《不动产登记法》中宅基地权属的规定,让双方清晰知晓“公共区域不得私占”的法律底线,消除李某“事实占用即合法”的认知误区,在双方态度缓和后,调解小组趁热打铁,协助两人核算牛棚腾挪的实际成本,最终促成李某腾挪3.8米占用区域,马某某也主动放弃“必须腾挪5米”的诉求,双方当场签订和解协议。

  “单纯讲法律,容易让邻里关系彻底破裂。只谈情理,又可能失去调解底线。只有用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化解矛盾,才能让基层治理既有法律的‘硬度’,也有人情的‘温度’。”丰乐镇综治中心干部臧百川的话,道出了调解工作的关键。

  近年来,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遵循“法理定底线、情理促和谐”原则,推行法、理、情融合调解,构建起“1+3+N”闭环工作模式:以综治中心为对接牵引,通过3条渠道受理流转民情、警情、案情,依托15个村级调委会和1支综合调解队伍协同发力,实现部门资源与村级力量的高效整合,让综治中心切实发挥矛盾纠纷化解“集散地”和社会治理“晴雨表”作用,让矛盾化解更具合力。(记者董丽俊 通讯员陈邦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