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甘肃环县:农文旅深度融合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秋日的甘肃环县,空气中飘散着丰收的甜香,洋溢着节日的欢腾。从9月丰收节的金黄,到10月双节的璀璨,这座陇东县城用一场持续月余的精彩呈现,向世人展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无人机秀亮相环州故城(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虽然中秋夜细雨蒙蒙,未见明月,但环县用36.6万游客的笑脸、2.15亿元旅游花费的热度,绘就了一幅比月光更璀璨的丰收画卷。高铁环县站迎来送往近3万人次旅客,环县南、环县北、环州故城三个收费站车流量日均近万辆……每一个数字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
以农促旅:黄土高原上的田园变奏曲
9月23日,清晨五点,天还没亮,木钵镇殷家桥村62岁的慕玲就开始忙碌起来。她要安顿好家里的羊,然后赶往环县的环州故城去“披红挂彩”。
就在丰收节,她荣获全县的表扬,被评为“养殖明星”。当县上领导将绶带披在她肩上时,这位养了大半辈子羊的农家妇女激动得热泪盈眶。“真没想到,种地养羊也能站上台披红挂彩!”至今说起这件事,她的脸上仍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环县庆祝丰收节活动启动仪式在环州故城举行(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慕玲家的养殖规模已经从最初的几十只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只。“以前都是把羊卖给贩子,价格上不去。现在好了,羊直接卖给县上的屠宰场,收入增加了不少。”
上午九点,景福门广场已经人声鼎沸。木钵镇展位前,两个重达50多斤的巨型南瓜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明星”。工作人员刘兴龙忙得不亦乐乎:“这南瓜是我们关营村慕欣种的,他种了半辈子地,从没想过自己种的南瓜能成为‘网红’。”
展位上,金黄的杂粮、红艳的苹果、醇香的黄酒……构成一幅生动的丰收图景。合道镇工作人员王有杰指着琳琅满目的产品说:“我们带来的20多种产品,都是直接从农户家收购的新鲜货。以前这些东西要运到城里卖,现在直接在景区就能销售,既方便又增收。”
美食品鉴区更是烟火缭绕,香气四溢。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先生拿着刚烤出的羊肉串,吃得满心欢喜:“我们一家自驾西北游,路过环县,没想到这是体验感最好的一站。”他指着手里的羊肉串笑道,“这肉质鲜嫩,名不虚传!等会还要带些生羊肉回去送亲戚。”
在二十公里外的庄子峁生态农庄,负责人杨清艳正带着一群来自西安的游客体验传统农耕。“来,小朋友们,试试怎么推这个石磨。”她手把手地教着城里来的孩子们磨豆浆,欢声笑语在院子里回荡。
现在的好光景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杨清艳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容灿烂,“钱袋子鼓了,日子有奔头;人心齐了,发展有底气;精气神足了,振兴有劲头!”她带领农庄探索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样板。
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志萍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感慨万千:“以前我们的农产品要组织外出推销,现在好了,游客主动上门来买,这就是农旅融合带来的最大变化。”
以旅兴农:八方客来激活“乡土经济”
夜幕降临,环州故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将这座古老与故事兼容的古城装扮得如梦似幻。在“环州好物·农产市集”上,合道镇的邓佳乐正对着手机镜头热情洋溢地直播:“宝宝们看过来,这是咱合道的新苹果,脆甜脆甜的;这是林下散养的土鸡蛋,蛋黄特别黄……”

夜色降临 环州故城人气倍增(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直播间里,天南海北的订单不断涌入。“今天已经接了200多单了。”邓佳乐趁着直播间隙对记者说,“最远的有发到海南的,以前总觉得我们这山沟沟里的东西卖不远,现在有了电商,啥都能卖出去了。”
这样的热闹场景在环县各个展销点同步上演。八珠乡乡长周鹏也当起了“推销员”,他拿着本乡产的黄酒,向游客们详细介绍酿造工艺。“通过这样的展销,既拓宽了销路,也让更多人了解了环县农业特色。”他兴奋地说,“这真正实现了‘旅游搭台、农业唱戏’的双赢。”
在曲子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兵道出了村里的“致富密码”——农文旅融合。站在村里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前,他如数家珍:“我们村紧扣‘以文促旅、以旅兴农’理念,开发了辣椒制品、萝卜干等20多种特产。”
更让他自豪的是发展模式的创新。西沟村探索“村集体+公司+农户”运营机制,带动5家家庭作坊、2家农家乐发展,还培育了本土主播10人。“去年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30多万元,今年预计更好。”刘小兵笑得合不拢嘴,“土特产真正变成了金疙瘩!”
而最令人振奋的,还是在农业领域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取得的丰硕成果。那天会场座无虚席,县上领导向在场企业家发出热情邀约:“环县羊只饲养量近400万只,年出栏肉羊超200万只,今年产值预计突破70亿元!我们诚挚期待与大家共绘肉羊产业蓝图……”
他的话音未落,台下已是掌声雷动。随后举行的签约仪式上,羊肉采购、小杂粮种植基地合作等项目相继落笔,掌声此起彼伏。本次推介会成功签约10个涉农项目,金额超10亿元,为环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洪德镇庄子峁生态农庄的杨清艳深切感受到了这种变化:“路虽难,但我们走得踏实。我会一直坚守,带领乡亲们让家乡更美、日子更红火!”她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以文塑旅:千年文脉在现代舞台重生
夜幕下的环州大剧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剧院内,掌声如雷鸣般响起。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正在上演,当英娘摆出“反弹琵琶”的经典舞姿时,全场观众屏息凝神。
“太美了!”带着孩子前来观演的韩女士忍不住低声赞叹,“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高水平的演出!”她的眼中闪着泪光,这泪光里有着对家乡文化的自豪与感动。“让孩子感受一下,咱们甘肃自己的文化瑰宝,这比什么教育都有意义。”
后台,英娘的扮演者周虹正在细心整理妆发。虽然已经演出过上百场,但每次上台前她仍然会紧张。“在环县演出感觉特别不一样。”她说,“这里的观众特别热情,特别懂戏。”
她轻轻抚摸着戏服上的刺绣,继续说道:“英娘这个人物身上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代表了新时代女性的特征。我要用最饱满的热情演绎这个角色,让环县的观众朋友们看到最地道的《丝路花雨》。”
同样载誉归乡的还有陇剧《大河东流》。环县剧场内,那高亢悠扬、一人领唱众人帮腔的“嘛簧”声起,总能引来台下观众的轻声附和。这种源于皮影戏的独特唱腔,早已深深烙印在当地人的文化记忆里。
当地皮影艺人许明堂看完演出后激动不已:“能在现代戏台上看到我们皮影的影子,这种感觉太奇妙了!”这位老艺人从事皮影戏表演已经四十多年,“看到年轻人也开始喜欢传统艺术,我这心里啊,比喝了蜜还甜!”
环县非遗中心主任李锋表示:“《大河东流》的成功,证明了环县道情皮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传统艺术的保护与创新。”
在古色古香的环州故城内,皮影戏台前总是围满游客。老艺人手中的皮影跳跃翻飞,幕布上演绎着千古传奇,幕布下是一张张陶醉的面孔。来自西安的小游客萌萌拉着妈妈的手不肯离开:“妈妈,那个小人儿怎么会动呢?我也想学!”
老艺人听到后,笑着招呼萌萌到幕布后面,手把手地教她操作皮影。虽然动作笨拙,但萌萌开心得直笑。这一幕,恰似文化传承的最美写照。
以旅彰文:环县故事传遍四方
细雨蒙蒙的夜晚,环州故城景福门广场却人潮涌动。20个乡镇的文旅推介和文艺汇演正在这里轮番上演。
樊家川镇的《盛世鼓舞》鼓点铿锵,8位农民表演者将裹着黄土情的地道韵味道情《大开板》带上舞台;天池乡的《春风十万里》旋律轻快,唱出了春日乡村的生机与希望;虎洞镇的情景剧《一个都不能少》,则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携手奋进的故事。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集中呈现环县乡村发展的崭新面貌。”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志萍站在观众席后方,欣慰地看着热闹的场面,“这能让更多人走进环县、了解环县、记住环县,让环县真正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成为远方游客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
这个假期,环县用贴心的服务让游客记住了这里的温度。免费的公交、免费的停车场、免费的景区摆渡车,“三重免费”举措让来自西安的游客常宏连连点赞:“环州故城环境好,市政建设超出预期,停车等服务都免费,特别方便。”
更让人感动的是那些返乡游子的心声。刚从高铁站出来的谢亮惊喜地发现,回家的公交是免费的:“第一次坐高铁回来,免费公交太贴心,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他看着窗外熟悉的街道,感慨地说:“每年回来都能看到新变化,这次更是被环县的文旅发展震撼到了。”
在敬业路小吃街,摊主陈娜忙得不亦乐乎。她经营的猪血烩豆腐深受欢迎,日均营业额超过2200元。“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游客!”她边给客人打包边笑着说,“虽然累,但心里甜。这几天挣的钱,够孩子下学期学费了。”
隔壁卖年糕、面筋的马仁也笑得合不拢嘴:“日销售额最高能到两千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窑洞客馆的前台工作人员马宝娥告诉记者,外地游客约占一半,所有房间早已预订一空。“为了给游客更好地体验,我们还特意提供了免费早餐。”她说这话时,脸上带着自豪。
夜幕下,300架无人机在环州故城上空上演光影秀。五星红旗、和平鸽、环县宋塔等图案依次绽放,引来观众阵阵惊叹。
“太震撼了!”现场观众李娅鲜激动地说道,“这几年环县的变化太大了,故城美,节日氛围更浓,作为环县人我特别骄傲!”
她的身旁,来自广东的游客王先生正拿着手机不停地拍摄:“我要把这段视频发到朋友圈,让大家都看看环县有多美!”
人心比月圆。这个秋天,环县用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书写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当农业遇见旅游,黄土高原的田园变成了热门景区;当文化邂逅游客,千年文脉在现代舞台重获新生;当服务温暖人心,八方来客成了环县故事的传播者。
36.6万游客用脚步为环县投票,2.15亿元旅游花费为环县经济注入活力,上万辆车的轨迹在地图上织就了环县文旅的锦绣前程。
虽然中秋夜未见明月,但环县人民用奋斗和热情,让这个秋天比月圆之夜更加璀璨夺目。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环县路径”,正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
- 2025-10-09【甘快看】建项目 促就业 增收入——武威以工代赈项目赋能乡村振兴
- 2025-10-09【甘快看】行进中国|千年椒乡如何增“香”添“味”?
- 2025-10-09甘肃省460余种农产品亮相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
- 2025-10-09兰州市第十届运动会田径项目开赛 近千名健儿展开角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