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白银

共筑成长路 守护幸福途——白银市白银区深耕“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

2025-10-09 15:26 来源:中国甘肃网-白银日报

  原标题:共筑成长路 守护幸福途——白银区深耕“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

  马榕

  “一老一小”牵动万家灯火,既是民生关切的“晴雨表”,也是城市发展的“温度计”。近年来,白银区深刻把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重点工程,通过完善政策支撑、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推动养老服务提质、托育保障扩面、假期服务增效,用政策的温度与服务的精度,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托育保障从“少”向“全”、假期服务从“管”向“乐”升级,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增强“一老一小”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

  银发生活有滋味:从“家门口”到“心尖上”

  临近中午,社区食堂已摆好热腾腾的美味,老人们端着刚打好的饭菜,笑着和邻桌老人唠家常,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如今在白银区多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食堂已成为常态,这正是白银区筑建全域助餐服务体系、守护舌尖幸福晚年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吃饭愁”问题,白银区聚焦老人生活刚需,大力推进社区食堂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多家社区食堂,让“家门口的饭香”覆盖更多老年群体。

  为了更好地守护老年群体,白银区积极推进惠老政策,用真金白银的政策福利为老年群体送上实实在在的温暖关怀。白银区民政局为户籍白银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购买了一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老人在生产生活的各种场所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可找保险公司申请理赔。针对居家老人居住环境安全与便利需求,白银区积极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落地,通过个人申请、社区初审、区级审核的流程,符合条件的家庭可获得最高数千元的改造补贴。在卫生间加装防滑地垫与安全扶手,避免老人如厕、洗浴时滑倒;在卧室床边安装起身扶手,帮助行动不便老人轻松起身……如今,白银区越来越多老人通过对家中适老化改造,变得更安全、更温馨,让“居家养老”不再是“独自硬扛”,而是“有保障、有温度”的安心之选。

  此外,白银区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不断拓展养老服务内容。社区联合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义诊、健康讲座,为老人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提供健康咨询和慢性病管理服务。社区文化娱乐室里,书法班、合唱队、手工课等活动丰富多彩,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失能老人,更是推出“上门服务套餐”,助洁、助浴、助医团队定期入户,把关怀送到老人床头。网格员化身社区儿女,将养老认证、高龄津贴申领等服务送入老人家中。

  从解决一餐饭,到满足健康、娱乐、康复、认证服务等多方面需求,白银区用全方位、精细化的服务,将养老关怀从“家门口”送到“心尖上”,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

  稚龄成长有呵护:从“托得好”到“育得优”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托育需求,近年来,白银区将托育保障扩面作为“一老一小”工作的重点突破方向,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共建” 模式,持续扩大托育服务供给。白银区出台托育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专项政策,对符合标准的普惠托育机构,按接纳婴幼儿数量给予每月每孩数百元的运营补贴,并简化审批流程,为社会力量办托育“减负松绑”。同时,白银区积极构建“社区托育点+幼儿园托班+企业托育园”的多元网络,在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务站,配备专业保育人员和安全游乐设施,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延伸托育服务推动托育服务多元发展,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托得好”更要“育得优”。白银区着力推动托育服务从“看护型”向“教养融合型”转变,保育人员资质、卫生保健、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均进行严格把控,所有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必须持育婴师资格证上岗,并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课程设计上,摒弃“小学化”倾向,围绕婴幼儿动作发展、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关键能力,通过积木搭建锻炼动手能力,借助绘本阅读培养语言兴趣,组织集体游戏引导社交互动……通过一系列开发“游戏化+生活化”特色课程让孩子在游戏中提升能力素养。

  此外,各托育机构在托育的形式上也采用灵活的方式,开设半日托、全日托、临时托的形式,家长可自由灵活的选择托育形式。现在,将孩子送去托育点,成为白银区年轻家长们解决带娃难题,免除后顾之忧的安心之选。市民魏女士说:“孩子从一岁五个多月送到托育机构,早上送晚上接,孩子在这很开心,保育老师们既专业又耐心,我也很放心。”

  假期时光有乐趣:从“有人管”到“学得欢”

  “孩子放假没人管,工作带娃两头忙”——这是许多双职工家庭在寒暑假面临的共同困境。孩子的安全看管、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家长们的“心头大石”。为精准破解这一民生痛点,白银区以“解民忧、暖民心”为出发点,将假期托管服务纳入“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重要延伸,充分盘活社区阵地、教育、人力等多方资源,精心打造标准化、多元化的寒暑假托管班,推动假期服务从“基本看管”向“优质陪伴”、从“被动托管”向“主动成长”升级,让孩子们的假期时光既有“管”的安心,更有“学”的收获与“乐”的体验。

  如何让托管班真正成为孩子的“成长乐园”?白银区的答案,藏在“室内深耕+户外拓展”的双重布局中。这里不仅有充实的室内课程筑牢成长基础,更以“走出课堂”的实践体验打破空间局限,将社区内外的资源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第二课堂”,让假期生活立体又多彩。

  室内课堂里,“基础夯实+兴趣启蒙”双线并行。针对家长担忧的学业问题,托管班专门邀请退休教师、在校师范生志愿者组成辅导团队,一对一为不同年级孩子答疑解惑,从数学公式推导到作文思路梳理,从英语单词记忆到理科习题演算,帮助孩子高效完成假期作业,稳稳守住“学业底线”。各类兴趣课堂也趣味十足。

  手工课上,孩子们用彩纸、黏土制作创意作品,在动手实践中锻炼审美与创造力;书法课上,一笔一划临摹字帖,笔墨书香中浸润传统文化;科普小课堂里,“水的浮力实验”“彩虹形成原理”等趣味互动,让抽象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为了让孩子的假期生活更立体、更鲜活,各社区托管班在开设中还特别注重“走出课堂”的实践体验,将社区内外的资源转化为生动的“第二课堂”。在社区广场组织“趣味运动会”,设置两人三足、袋鼠跳、拔河等团体项目,让孩子们在奔跑跳跃中增强体质,学会协作包容;去博物馆、气象台、禁毒馆等不同的地方学习各种各样的课外知识;去体能训练馆、游泳馆开展体能训练……花样十足的假期户外实践课,不仅让孩子们摆脱了“宅家看屏幕”的单调,更在亲身体验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从室内的知识积累到户外的实践探索,白银区的假期托管班用丰富多元的场景与内容,让“看管式”托管彻底升级为“成长型”陪伴。现在,白银区的社区寒暑假托管班早已成为孩子们心心念念的“假期充电站”。在这里,孤单被同伴陪伴取代,枯燥被多元体验化解,家长们卸下“带娃包袱”安心工作,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成长蜕变。从“有人管”到“学得欢”的跨越,正是白银区用精细化服务回应民生期盼,让孩子们的每个假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养老有“暖”,托育有“爱”,假期有“乐”。从社区食堂的烟火气到适老化改造的安全感,从普惠托育的托底保障到教养融合的成长赋能,从室内课堂的知识浸润到户外实践的视野拓宽,白银区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将“一老一小”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政策的厚度、服务的精度织密民生幸福网。“兜底保障”到“品质生活”的养老服务持续升级,由“数量供给”到“质量提升”托育品质不断越,由“基础看管”到“全面成长”的社区托管逐步蜕变。每一项举措都回应着民生期待,每一份服务都传递着城市温情。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写满了“老有所养、幼有善育”的幸福图景。白银区将继续以实干践行初心,持续擦亮“一老一小”服务品牌,让民生幸福的底色更加浓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