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传播 唱响敦煌——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媒体见面会侧记
原标题:多元传播 唱响敦煌——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媒体见面会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9月21日下午,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媒体见面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多位深耕敦煌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来自中央及省内外的主流媒体记者交流,就“如何让敦煌文化走向世界”碰撞交流、建言献策。
“请介绍一下在推动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让敦煌文化多维度、立体化转化、创新、表达等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深入的探索?”记者提问。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正茂表示,推动敦煌文化实现艺术再生是国际传播的关键。
他特别介绍,甘肃在舞蹈领域成就斐然,艺术家们成功“复活”壁画中的静态舞姿,创排了《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经典剧目。其中,《丝路花雨》自1979年首演以来,足迹遍布全球40余个国家,演出超4000场,观众逾545万人次,被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成为传播敦煌艺术的闪亮名片。
在科技赋能方面,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实践开辟了传播新纪元。“数字敦煌”项目通过高精度采集与虚拟现实技术,让全球观众得以在线沉浸式欣赏石窟艺术的精妙绝伦。目前,其资源网访问量已突破2000万人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王正茂有感而发:“数字化技术为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新途径。”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同样成果丰硕。敦煌研究院与多国机构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度协作。多语种翻译出版工程成效显著,《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等著作被译为多种语言,向世界生动讲述着敦煌故事。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历史研究院杨富学工作室首席专家杨富学从文化特质角度解读了敦煌的国际魅力,他说:“敦煌文化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导,同时融汇了南亚、西亚等多民族文化精华,其开放包容的特质正是其成为国际显学的根基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则聚焦影视创作,认为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要超越简单的历史场景复现,深入挖掘敦煌文化中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核,并赋予其契合时代的艺术表达。
“借助舞蹈的跨文化优势,使‘敦煌舞’成为通行于国际的新舞种,具有极大的可行性。”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欧建平提出,应深入挖掘“敦煌舞”自身沉淀的中西合璧融合基因,并以此为据,系统研究它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舞蹈-审美-民俗-文化”层面交流互鉴、有机融合的历史,具体探索在当下巩固并延续这条友好纽带的多种路径。
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友权详细阐释了敦煌的文化价值:“敦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大IP,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邃的精神光芒跨越千年,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替代的中国标杆。”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叶舟以饱含深情的比喻,道出了敦煌文化对创作的不断滋养与传承的使命:“敦煌如母亲般滋养着我们的创作。敦煌写作是根性的、源头性的,是对伟大文明的汲取与继承,它深刻地回答着‘何以中国’这一永恒命题。”
从千年壁画的舞姿“复活”,到数字技术的云端共享;从多语种书籍的广泛传播,到国际合作的深度拓展;从学术研究的深度挖掘,到文学艺术的深情礼赞……这场媒体见面会,不仅是一次信息的传递,更是一次文明对话的回响。
它向我们印证: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正以多元、立体、创新的方式,向世界生动讲述着中国故事,传递着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永恒价值。
- 2025-09-22加快推进“典范”“高地”建设
- 2025-09-22用音乐讲述丝路故事——香港中乐团“敦煌丝绸之路音乐会”特写
- 2025-09-22文化共舞 美不胜收——“相约敦煌”国际文化交流演出“快闪”速写
- 2025-09-22欧建平:推动敦煌舞 登上国际主流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