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风起黄河|烟雨兰山:文化与生态的双生之美

2025-09-20 12:07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实习生 元翔宇

  在兰州的皋兰山上,海拔2129米的兰山公园旅游风景区正以“烟雨兰山”的独特景致吸引着八方来客。这里不仅是展示兰州生态建设成果的窗口,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9月19日,甘肃省生态厅宣教中心联合央广网推出的“风起黄河”媒体行活动走进烟雨兰山,看文化与生态的双生之美。

  城市山地生态画卷

  兰山公园旅游风景区规划总面积约3000亩,植被覆盖率达80%。景区依山布景,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满目苍绿,有山有水。三台阁、普照寺、知春园、牡丹园等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兰山烟雨为兰州新老八景之一,兰山晨钟、夜观魁星、文化长廊、山地园林、跌水瀑布、疏林草地等构成景区特色景观。兰山不仅是兰州的生态屏障,更是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近年来,随着绿化工程的持续推进,“兰山烟雨”这一兰州新老八景之一的景观出现频次明显增加,成为生态改善的生动注脚。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在兰山脚下,烟雨兰山非遗工坊正成为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这个由兰山小镇免费提供场地建设的非遗文化孵化基地,汇聚了甘肃14个市州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瑰宝。

  “工坊的核心功能分三大块:一是‘展示’,我们汇聚了甘肃14个市州的国家级、省级非遗瑰宝,比如太平鼓、天水雕漆、庆阳香包等。二是‘培训’,课程涵盖剪纸、古法制香、扎染、毛线钩织等技艺;三是‘体验’,除了室内展厅,我们还有户外体验区,天气好时能体验非遗手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遗。”城关区文化馆馆长贾艳莉介绍。

  非遗工坊的设立,既是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丰富当地农家乐的文化内涵。通过将非遗元素植入乡村旅游,为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实现了“文化赋能经济”。

  游客刘女士说,这类活动结合非遗文化,能修身养性。作为年轻人,她希望多多参加,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生态屏障守护金城

  兰山公园是兰州人民辛勤建造的第一座人造森林公园。自1951年起,兰州人开始了对皋兰山的绿化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将荒山秃岭变成了如今的绿树葱郁。

  “我们丰富了树种和花卉品种,延长了公路沿线花卉带,驯化引进了适应本地的新树种。”兰山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张悦介绍,“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受到降雨有所增多,这也促进了兰山绿化的良性循环。”

  为了守护这片绿色成果,兰山公园管理部门着力实现安全生产及护林防火零事故目标。在重要节假日来临之际,对林区进行深入细致的防火宣传和隐患排查,同时强化客运索道的检查与维修,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兰山的绿化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兰山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使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让绿色发展惠及更多人民,为兰州的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