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静宁:设施农业“多点开花”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5-09-19 16: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静宁县立足区位、气候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聚力打造X093沿线“界石铺-李堡、细巷-谭店、甘沟-马坡”等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带,全力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备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九月的静宁,漫山遍野果味飘香,蔬菜大棚内更是硕果绕藤,一派丰收盛景。

  走进甘沟镇马坡村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园,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生机勃发:翠绿的番茄藤蔓上,圆润饱满的果实层层叠叠挂满枝头;黄瓜藤蔓沿着吊绳攀爬,金黄的小花点缀叶间,毛茸茸的小黄瓜顶着花蒂悄然生长,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甜香。

  大棚生产技术负责人王寿山介绍:“我们蔬菜大棚以采摘为主,种植西红柿和黄瓜。西红柿种的是‘唐伯虎’‘青甜二号’,还有草莓西红柿;黄瓜主要有奶油黄瓜、‘金童玉女’等品种,实行错茬种植、错峰采摘。”

  据了解,甘沟镇马坡村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园项目占地260余亩,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1000万元、项目资金2000万元(含东西部协作资金500万元),形成财政资金与企业自筹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模式。

  甘沟镇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田万科说:“基地采用‘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经营模式,可带动马坡村村集体经济增收66万元,庙岔等5个村村集体经济均增收2.8万元;还能吸纳当地困难群众60余人长期务工,群众年增收超过3万元,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共赢发展。”

  同样,八里镇也抢抓政策机遇,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群众种植基础,打造了集种植培育、蔬菜生产、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全链式现代产业园区。园区分三个区块:第一个区块为设施蔬菜种植区,第二个区块为食用菌智慧方舱,第三个区块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三大区块互补联动,形成“蔬菜种植—食用菌培育—良种繁育”的循环产业链。

  园区负责人司金平介绍:“我们八里现代蔬菜产业园有暖棚100座、塑料拱棚200座,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今年总产值预计能达到200万元,产量能达到100吨。同时,我们还吸引周边100多名务工人员就业。接下来,主要打造采摘体验园,进一步吸引游客来采摘体验,为村集体增加收益。”

  示范园紧盯助农增收目标,全面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成立产业联合党委,负责产业规划、运营管理等工作。

  界石铺镇李堡村更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工作,不断做强特色产业、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该村建成李堡村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园,建有设施蔬菜大棚166座、蘑菇种植大棚10座及生态农业牧场1处,全力打造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

  李堡村党总支书记高彦学介绍,李堡村2024年成立了村办公司,今年与徐州一家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种植露天西红柿23亩,预计生产经营性收入能达到30万元以上,带动23户农户常年务工,每户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一座座“大棚经济”的兴起,不仅展现出现代设施农业的新图景,更是静宁县实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也是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福祉体现。

  今年,静宁县围绕打造五亿级“特色蔬菜”产业链、加快形成“南果、北牛、中部菜”协同发展的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布局这一目标,立足资源禀赋,理思路、明方向、定举措、抓落实,共谋划实施蔬菜类项目6项,总投资7224万元;预计全年蔬菜播种面积将突破1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1万亩),总产量达到15万吨,综合产值5.36亿元。同时,培育涉菜企业、合作社16家,“三品一标”认证品类6个、覆盖面积2.7万亩,全县蔬菜产业呈现出单品规模化、生产园区化、技术集成化、品牌自主化的特征。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全市九大产业链建设的政策机遇,坚持‘南果、北牛、中部菜’的产业定位,按照‘三区三带’蔬菜产业布局,稳步发展设施蔬菜,做亮做强高原夏菜;引进和培育一批净菜深加工企业,提高蔬菜附加值,逐步形成蔬菜种植的‘洼地效应’,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资本向蔬菜产业集聚,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静宁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通讯员 李芳艳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